1930年,钱穆受邀到燕京大学任教。燕园中有一湖,景色极佳,却没有合适的名字,最后钱穆为其取名为“未名湖”。这就是北大未名湖的由来。93年后的2023年10月,湖南一座给自己起了“好名”的城市,来到未名湖畔,为“名”而鸣。
活动现场。
10月12日——14日,“制造名城 幸福株洲”走进北大系列活动在北京大学举行。而株洲的北大之行,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招贤纳智,为打造“制造名城”揽才。
株洲谋划已久
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得益于交通便利,株洲是湖南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株洲凭借在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先进硬质材料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力,给自己找到了新的定位和目标,打造“制造名城”。
在北大,株洲的企业大咖化身招募员下场招聘。
当下,新一轮城市嬗变已然展开,“制造业当家”被全国多个城市“划重点”,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株洲凭什么脱颖而出,打造“制造名城”?关键之一或许仍在拼人才。
虽然当下全国多个城市进北大清华等高校以各种方式揽才,但株洲选择走进全国顶尖学府,不会“怯场”。历史上,株洲诞生了新中国300多个工业史上的“第一”。近年来,株洲着力构建“3+3+2”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在株洲的发展底色愈加鲜亮;作为长株潭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株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崛起的株洲新城。(株洲市委宣传部提供)
株洲与北大的距离,大约为1500公里。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既是说缘分珍贵,也是说有时缘分其实是小概率事件。采访中,观潮君听到一个故事。今年7月,北大一位教授途经株洲,不经意品尝到醴陵炒粉后赞不绝口:株洲美食要是进北大食堂,绝对大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消息传到株洲决策层。经过多方位研讨,决定开展株洲美食进北大系列活动,借势文旅热点等,吸引北大学子关注株洲,以“不一样的方式”讲好株洲故事。
而能进北大校园,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株洲抓住机遇后的全力争取。
据炎陵县人民政府官网发布消息,7月26日,北京大学餐饮中心专家组一行来炎陵调研传统民俗与美食文化,希望将“炎陵风味”端上北京大学的食堂餐桌。
但最终进入北大的,是包括炎陵美食的株洲美食。
株洲从8月份开始就着手准备此次活动。8月30日,株洲市“三高”指挥部召开“制造名城 幸福株洲”美食进北大活动部署会。9月27日,又召开走进北大系列活动暨节前文旅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
可谓有备而去,主动才会有故事。
在北大的故事
三天时间,从“干货满满”的专场推介会到地道的株洲美食,再到震撼心灵的民族歌剧《英·雄》,异彩纷呈的“节目”轮番“上演”,让北大师生不仅多角度感受株洲的魅力,也让株洲这座城市在北大“火”了起来。
株洲美食吸引师生竞相品尝。
俗话说,想要留住人的心,首先就要抓住他的胃。唇上那一抹活色生香,拉近距离最合适不过。
株洲在北大的系列活动,以美食拉开序幕。
攸县香干、茶陵奥肉、原汁口味炎陵鹅、建宁黄焖羊肉等29种各类株洲地方特色美食,涵盖了3种主食、18种热菜、8种点心和小吃。这些株洲美食得到北大师生的交口称赞。
“香干味道特别好,我超喜欢。”来自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的研究生王清昊,早早来到食堂购买株洲特色食品。他觉得株洲美食口感适宜,辣度也适中,希望能在食堂长期供应。
来自株洲的大厨在北大表演蓑衣花刀。(摄影/聂千川)
株洲的名厨们个个身怀绝技,现场表演2项中华厨艺绝技绝活——蓑衣花刀、脚踩鸡蛋在钢钉气球上切丝。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刘成祺说:“一道道株洲美食如一扇窗户,让北大师生认识到株洲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感受到这座湘东名城洋溢着家的温暖。”
株洲美食在北大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为了此次北大之行,株洲是用了心的。除了“味蕾牌”,还有“文化牌”“感情牌”和“荣誉牌”,可谓是从口到手,再从手到心。
在北大,株洲不仅对城市概况、文旅资源、人才招引政策及城市文化进行了视频推广,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的演员们还送去了戏曲说唱以及时装秀等展现株洲风貌的精彩表演。
▲民族歌剧《英·雄》演出现场。
大型民族歌剧《英·雄》在北大上演,则将“感情牌”打足。
湖南酃县(现株洲炎陵县)人何孟雄(雄)和妻子——湖南长沙县人缪伯英(英),这对“英雄”夫妇百年前在北大求学,参加由李大钊组织的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并为革命献身。百年后“英·雄”重回母校,讲述百年前的青春热血。
演出结束后,到后台找主演签名的观众络绎不绝,排起了长龙。
“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让学长学姐看看盛世下母校的风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2023级博士生刘宇感慨,这对革命英雄夫妻的故事,让他深刻感悟到革命光荣传统的力量。
“《英·雄》让我第一次走近了何孟雄、缪伯英,也是我第一次通过歌剧形式感受到株洲英雄城市的形象。”北大未来技术学院学生盛烨感慨道。
活动期间,在未名湖畔的一家书店,毕业于北大的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以学长身份,与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子分享个人学习成长经历,畅谈家乡变化,并就个人学业、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产业发展等话题,开展茶叙。
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与学子茶叙交流共话发展。
不少学子提出了“未来应该到哪些区域、哪些行业就业”“去湖南、去株洲我们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曹慧泉介绍了长株潭都市圈以及株洲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他认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都市圈建设都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创新始终是城市发展最大的驱动力,希望大家积极融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全力提升创新能力,实现个人梦想。
面对面的围坐交流,无疑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揽才”场景。
一套“组合牌”打下来,也让北大学子感受到了株洲满满的诚意。
难怪在北大公众号上,学子这样留言:
“别出心裁的招揽青年才俊,匠心独具,喜欢株洲的‘广纳百川’。”
“株洲真是一座非常有内涵的城市。无论是工业基础还是文化底蕴,株洲的许多东西都令人向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去株洲看看。”
而株洲这种花心思、动感情、讲章法的城市推介和揽才方式,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新的突破,或许能够为我们在更多领域的工作提供思考和借鉴。
株洲的“底牌”
风物长宜放眼量。一场地方美食走进高校活动,最终升级为一场多维度、高段位且极具体验感的城市推荐会,北大学子因此认识了株洲、品尝了株洲、了解了株洲、喜欢上了株洲。
10月12日,“制造名城进北大”招才引智专场推介会上,曹慧泉向北大学子发出诚挚邀请:“株洲既有大国重器、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也有美食、音乐节、厂BA等人间烟火。在株洲,可以住株洲的房子,拿一线城市的工资,干全球的事业,过北欧小城的生活。”
株洲带进北大的“礼物”。
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航发湖南动研所、中车电机等十余家株洲重点企事业单位掌舵人,纷纷齐聚北大招才引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林说:“来到中车株洲所,有机会到世界各地学习、工作,丰富你的职业生涯。相信株洲,明天你将拥抱整个世界。”
对人才来说,事业才是感召力。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近些年,株洲企业加快了对外布局的节奏。以中车系在株企业为例,布局从周边的长沙,到省外的上海、湖北、四川等,再拓展到土耳其、英国、德国等国家,株洲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真正走向了全球。这对于入职中车系的人才来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以成为人生自选动作。
同时,今年来株洲推出新“人才30条”,不仅是真情实感,还有真金白银,给予产业人才扶持奖励,对重点产业靶向引进的“卡脖子”核心技术人才(团队),按“一人一策”,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的奖励;持续完善人才子女入学、住房、医疗等优待政策;为来株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免费住宿、就业咨询、城市融入等服务……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党委统战部部长宁琦盛赞株洲不仅是北大优质生源的稳定输送地,还与北大在人才、科研、资源、平台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一系列合作,也让北大人感受到了株洲招贤纳才的热情与诚意。
株洲的中学生在北大校史馆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走进北大”活动中,株洲还组织了12所高中的37名优秀学子参加,感受名校魅力和浓厚学术氛围。
在用心揽才的同时,不忘在本地“苗子”的心中埋下名校的种子,为本地人才的培育埋下未来的伏笔。
或许,株洲对人才的渴望、对人才的重视,才是这座城市真正的、最大的“底牌”。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