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王海艳 株洲报道
在株洲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岳阳乡贤组成的团体:他们以商会为纽带,以党建为引领,将“兼济天下”的情怀融入日常,用一次次公益行动温暖特殊群体、帮扶困难群众、支援家乡救灾,谱写了一曲曲“爱与担当”的动人乐章。株洲市岳阳商会,这个拥有115名会员的团体,正以“红色引擎”驱动公益前行,让爱心之花在各行各业绽放。
暖“光”照角落 用细节编织特殊群体的暖心网
“陈大哥,最近腿脚方便些没?这是新到的防滑垫,洗澡时铺上安全。”4月29日下午,株洲市岳阳商会三分会志愿者王冀一边帮盲人陈康铺防滑垫,一边轻声询问。这是商会“五一”慰问特殊群体活动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温暖场景,在陈康家已持续了多年。
陈康是岳阳籍盲人,独居在花园一村,视力障碍让他的生活布满荆棘。但他的脸上总挂着笑容,这背后离不开商会会员刘赛兰的默默守护。“每天送餐上门,风雨无阻,热乎饭里藏着真感情。”陈康抚摸着桌上温热的饭菜,声音里满是感激。多年来,刘赛兰放弃午休时间,变着花样为陈康准备一日三餐,从荤素搭配到营养均衡,细致得像照顾家人。
同日,志愿者队伍还走进黄程保健公司。这家以按摩、足浴、康复为主的企业,有近70名残疾人在此就业,他们用指尖的力量书写劳动尊严。“这礼包里有毛巾、香皂,还有护腰垫,太贴心了!”拿到慰问礼包的残疾人技师小李难掩激动。礼包虽轻,却承载着沉甸甸的关爱——这背后是商会副会长李电动用个人人脉资源筹集物资的奔波,是志愿者们放弃休假打包分装的热忱。
而这样的关爱并非偶然。自去年9月起,商会志愿者团队发起“换境助困 关爱特殊家庭”公益活动,联合渌口区博爱志愿者团队四度深入特殊困难家庭。2月22日,队长王冀与刘赛兰带着沙发、床等家具上门,螺丝拧动的声响里,旧屋渐渐焕新。“以前睡木板床硌得慌,现在这新床软和,做梦都踏实。”受助居民张阿姨摸着新床栏杆,眼眶湿润。截至目前,该活动已为多个家庭改善居家环境,用“看得见的改变”点亮生活希望。
情“系”困难者 让暖流涌入基层劳动者的心田
“这份年货太及时了!米、油、腊鱼都是过年必备的,商会真是把我们放在心上。”今年春节前夕,株洲市公交集团交通公务用车公司困难驾驶员周师傅接过商会送来的慰问物资,声音哽咽。当天,商会携手党支部为5名困难驾驶员送去总价值2500元的过年物资,从优质大米到家乡腊味,每一份都透着“乡贤懂乡味”的贴心。
“一线驾驶员早出晚归保障市民出行,他们的辛苦我们看在眼里。”商会执行会长刘晗说。市交通公务用车公司总经理袁福德对此深有感触:“商会的慰问不仅是物质帮助,更让驾驶员们感受到社会尊重,干劲更足了。”
这份对劳动者的关爱,在商会已成传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后会员企业的发展困境,党支部书记巢威带领党员开展大走访,与4家银行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14家会员企业争取低息贷款,让企业轻装上阵;组织行业交流会,促进装饰装修、餐饮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让“岳阳力量”在株洲经济版图中愈发亮眼。而会员企业也以反哺社会回应这份温暖,30多家装饰装修企业主动参与“改善困难群众人居环境”行动,免费为低保户翻新房屋,用专业技能传递爱心。
爱“援”千万家用担当筑牢乡村振兴
“黄桃甜,销路更甜!多亏商会帮我们打通线上渠道。”炎陵县果农老谭看着手机上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这是商会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他们多次奔赴炎陵革命老区,不仅帮农户卖黄桃,还通过“红满株洲牵手计划”与密花村结对,今年党员自发捐款2400元慰问5户贫困户,黄剑、姚亮等党员踩着泥泞山路送物资,把温暖送到家门口。
公益的脚步从不止于乡村。连续4年的无偿献血活动,已成为商会的“红色传统”。今年建党日当天,12名会员挽起袖子献血,累计52人次的献血量达20800cc,相当于5个成年人的全身血液总量。“能为生命续航,值!”连续4年带头献血的巢威说,这份坚持让株洲晚报多次点赞,也让“岳阳商会”成为爱心代名词。
而当家乡遭遇危难,他们更是冲锋在前。2024年6月岳阳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巢威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40多名会员连夜捐款8万多元,1200多件救灾物资星夜驰援平江、汨罗、华容。“家乡有难,我们必到!”这是商会会员的共同心声,也让岳阳市工商联和华容县政府深受感动,点赞这份“隔山隔水不隔心”的深情。
心“聚”红旗下 让公益精神成为商会发展底色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这是巢威常说的话。在他的带领下,商会党支部成为公益行动的“主心骨”,每月的政治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基地研学、严肃的民主生活会,让21名流动党员凝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去年还培养3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公益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如今,商会党支部已荣获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名党员分获市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这份荣誉背后,是巢威带头讲党课、做公益的示范引领,是殷杰、李镇江等党员“跟我上”的冲锋姿态,更是全体会员“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价值追求。
从特殊群体到困难职工,从乡村田野到救灾一线,株洲市岳阳商会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的含义。他们以党建为舵,以爱心为帆,让公益成为商会发展的鲜明底色。正如巢威所说:“我们做公益不求回报,只愿让党旗更红,让乡音更暖,让株洲与岳阳的距离更近。”
这股涌动的暖流,正在持续蔓延,照亮更多人的生活,也让“岳阳商会”这个名字,在公益之路上愈发响亮。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王海艳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