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王海艳 株洲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于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在株洲民营企业家群体掀起热烈讨论。这部我国首部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专门法律,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株洲这片民营经济沃土。从制造业龙头到新兴科技企业,从商会组织到实体经济代表,各方人士结合自身发展实践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描绘法治护航下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蓝图。
“定心丸”夯实发展根基 法律地位明确提振信心
“法律首次明确‘两个毫不动摇’原则,这相当于给民营企业发放了长期有效的‘身份证’。”株洲肯特硬质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顺的比喻引发广泛共鸣。作为深耕硬质合金领域二十年的企业家,他深切感受到法律地位确认带来的实质利好:“过去在项目招投标、政策扶持等方面存在的隐形壁垒,现在有了突破的法律依据,真正实现了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这种“身份认同”的法治化突破,在株洲市浙江商会会长、株洲市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志林看来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组织专题研讨发现,商会成员普遍关注法律中关于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设计。蔡志林表示,商会计划建立法律顾问团,帮助会员企业将纸面权利转化为实际权益。据其介绍,浙江商会已针对法律中明确的“竞争中性原则”展开专项解读,并着手制定配套服务方案。
株洲麦格米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升付对此深有感触。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负责人,他表示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超亿元,法律对知识产权的强化保护让创新者不再担心“为他人做嫁衣”。李升付特别提到,技术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的明确,极大激发了科研团队的积极性。据透露,该公司正加速推进第三代智能配电系统的研发进程。
多维赋能激发活力 政企协同护航民企成长
在法治保障框架下,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热议焦点。株洲市江西商会会长、湖南习家兄弟厨房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习招平表示,法律既赋予权利也明确责任,民营企业应当主动增强内生动力。据其介绍,江西商会正在筹建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计划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会员企业的人均效能。统计显示,该商会会员企业今年技术改造投入同比增加35%,部分企业已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
这种转型升级的紧迫感,在传统制造领域尤为明显。株洲市特种链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智伟透露,正在思考、实验能否将AI融入企业设备中,让软件、设备通过自主学习,将图纸变为最优化的工艺方案,并指导、操作设备完成一些困难的工序。
政企协同机制的创新同样备受关注。湖南欧微时尚集团董事长李玉龙分享了最新实践,该集团在工商联指导下,与法检两院及第三方机构共建“合规体检”系统,对存量业务和即将开展的出口业务进行全流程法律风险扫描和筹划。李玉龙认为,这种前置性保护让企业“走出去”更有底气。据悉,该集团正在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凝聚共识向新而行 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征程
在法治引领下,株洲民营企业正从“单兵突进”转向“体系化发展”。株洲市浙江商会近期启动“星火计划”,组织龙头企业向产业链配套企业输出管理经验。蔡志林介绍,该计划创建了“1+N”帮扶机制,由1家领军企业带动N家中小微企业合规经营,目前已开展供应链金融、环保合规等专题培训12场,覆盖企业超200家。
社会责任践行呈现新气象。张国顺所在企业将ESG理念融入发展战略,其提出的“产业扶贫+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正在帮助合作供应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据肯特硬质合金公司数据显示,该企业已带动上下游47家配套企业通过ISO认证,供应商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6%。
面向未来,企业家们充满信心。李升付透露公司五年规划,表示法律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扶持条款增强了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决心,计划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在柔性配电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徐智伟则瞄准国际市场,依托法律构建的贸易便利化机制,该公司正在申报APEC商务旅行卡,计划年内新增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部充满改革温度的法律护航下,株洲民营经济正迸发新的活力。从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到实验室的技术攻坚,从商协会的协同创新到国际市场的开疆拓土,一幅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王海艳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