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群中,部分个体存在夜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如追剧、游戏或工作)的习惯,此类行为可能导致次日出现眼部干涩、灼热、异物感及视物模糊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泪膜功能异常相关,需警惕干眼症的早期表现。
我们的眼睛,本有一层“智能润肤露”
人的眼球表面,并不是简单地泡在水里,而是覆盖着一层极其精密的薄膜——泪膜。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款“三合一智能润肤露”。三者的协同作用通过眨眼动作实现动态更新,维持眼表湿润状态。

1.“润滑油”层(脂质层):由眼睑睑板腺分泌形成,作为泪膜外层油脂屏障,主要功能为维持眼表水分平衡,避免泪液过度蒸发。
2.“保湿水”层(水液层):由泪腺分泌构成,作为泪膜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眼表湿润、氧气供给及异物清除的生理功能。
3.“精华液”层(黏蛋白层):覆盖于眼球表面,通过生物黏附机制促进水液层均匀分布并稳定附着于角膜上皮细胞,维持泪膜整体结构的连续性与功能性。
泪膜的三层结构通过协同作用,经由眨眼动作实现动态更新与均匀分布,从而维持眼表湿润、透明及健康状态。
熬夜,是如何一步步影响你眼睛健康的?
熬夜对泪膜系统的多维度影响:
1.“加速”水分流失:不自觉地蒸发加剧
深夜时分,特别是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紧盯屏幕,我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这会导致一个结果——眨眼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常常出现“不完全眨眼”(眼皮未能完全闭合)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分钟眨眼15至20次,而熬夜看手机时,眨眼次数可能降至只有5至7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眼睛获取“保护滋润层”(类似润肤露)的机会大幅减少,泪膜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和修复,表面的水分会快速蒸发,眼睛很快就会感觉干涩。
2.“破坏”油层质量:阻碍锁水功能
眼皮边缘的睑板腺,承担着分泌锁水油脂的重要任务。其工作状态会受到作息和激素水平的显著影响。长期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使得睑板腺分泌的油脂质量下降(变得浑浊、容易凝固),甚至造成腺管堵塞。
这就如同家里浴室的地漏被头发堵塞了一样。最终结果是,“锁水油层”无法正常生成,泪水失去保护屏障,蒸发速度急剧加快。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熬夜人群患上的干眼症属于“蒸发过强型”,明明感觉有眼泪,但就是留存不住。
3.“阻碍”营养供给:影响修复进程
睡眠是身体进行自我修复和清除代谢废物的关键时段,眼睛同样需要这个时段进行修复。熬夜剥夺了眼睛的修复时间,导致眼表细胞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整,有害物质不断堆积。长此以往,分泌泪液的基础功能会逐渐下降。
简单总结一下熬夜对眼睛的“三大危害”:
①眨眼次数少 → 泪膜补充不足,干涩加剧。
②油脂质量差 → 泪膜锁水能力弱,蒸发加快。
③修复受阻碍 → 泪液分泌量减少,质量降低。
如何“拯救”熬夜被伤害的眼睛?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许多人而言,除了“早点睡”这个较为理想的方案外(大家都知道这存在一定难度),这里有一些能马上用起来的护眼小贴士,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呵护眼睛。
践行“20 - 20 - 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应抬头看向20英尺(约6米)以外的远处,持续20秒。这就好比给眼睛安排了一个短暂的放松时刻,让眼睛从紧张的近距离用眼状态中解脱出来。例如,一位长时间对着电脑办公的上班族,按照这个法则,每工作20分钟就看看远处的绿植或建筑物,能有效缓解眼睛的疲劳。
有意识地“充分”眨眼:每天特意做几次完整的眨眼动作:闭上眼睛,默数两秒,再睁开。这一动作有助于睑板腺排出油脂,还能促进泪液均匀分布。比如学生群体,在长时间看书或使用电子设备学习时,有意识地充分眨眼,能减少眼睛干涩的情况发生。
提升环境湿度:在办公室或卧室开启加湿器,能够有效减缓泪液蒸发的速度。在干燥的季节或者空调房内,环境的湿度往往较低,开启加湿器可以为眼睛创造一个相对湿润的环境。像一些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开启加湿器后,能明显感觉到眼睛的不适感有所减轻。
热敷是“疏通良方”:每晚用40至45℃的温热毛巾或蒸汽眼罩热敷眼睛10至15分钟。这能够有效融化堵塞睑板腺的凝固油脂,改善眼部“锁水”能力。以中老年人为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功能可能会下降,通过热敷可以改善这种情况,缓解眼睛干涩的症状。
合理运用人工泪液:当感觉眼睛干涩时,可以选择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来应急补充水分。但要记住,它只是起到“补水”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熬夜引发的问题。比如一些经常熬夜加班的程序员,在眼睛干涩时使用人工泪液,能暂时缓解不适,但不能依赖它来消除熬夜对眼睛造成的伤害。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提醒,眼睛是探索世界的窗口,更是忠实伙伴。它陪你赏过万千风景,也陪你熬过无数长夜。下次若想彻夜不眠,不妨留意下它是否已干涩疲惫。及时关掉屏幕,让眼睛休憩,实则是为未来清晰视界做储备。从今晚起,别让眼睛为熬夜之乐“买单”了。
来源:红网
作者:凌瑶格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