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龙琦 通讯员 冯帅 株洲报道
2024年,株洲市石峰区紧扣“制造强区、生态新城”总目标,以实施“三高两年”“八大行动”为抓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两次在全市“八大行动”季度讲评会上作典型发言,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中提质。
聚力提质增效,“进”的态势更加凸显
这一年,石峰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3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北斗时空信息产业集群成为省级产业集群培育对象,第三届北斗峰会成功举办,全省首个卫星工厂建成投产。制造强区活力迸发,中车株所营收超600亿元,国创中心入选中国工业互联网500强,联诚轨道成为年度省内唯一入选全国质量标杆的企业,中车株机、中车株所中标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高质量专项。株洲经开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
清水塘大厦。
石峰区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IGBT三期、中车零碳产业园等43个省市重点项目实现开竣工。果子熟了项目3个月建成,创造了株洲单体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的新速度。高福110KV输变电工程等4个电网项目按期完成。
深入推进“两重”“两新”送解优行动,争取上级资金9.41亿元,同比增长11.2%,争取专项债12.31亿元,38家企业113种产品进入省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名录,115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技改和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清单。
石峰区做实招商融合文章,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界限,围绕优势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3个、“三类500强”项目11个、湘商回归亿元以上项目12个。大力推动总部经济招商,株所风电事业部等入驻清水塘双碳大厦。开展主体强身行动,新增经营主体11862户、“四上”企业54家。
聚力创新驱动,“新”的动能加快形成
依托“厂所结合”优势,石峰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复兴号高速列车等4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中车株机、中车株所分别荣获中国专利金、银奖。国能新型重载智能电力机车入选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国内首台大功率氢能源调车机车、新一代柔性绿电制氢系统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下线。
中车株机车间。
深入推进创新提升行动,新增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家、省市创新平台38个。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65家,三年翻了一番。中车株机混合动力机车等3个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有序推进。中车株所等3家企业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联诚集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深入开展“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策划实施标志性活动27项,举办校企成果对接20余场次,成功转化创新成果项目43个。新增创新成果裂变企业6家,落地高校院所创新成果18个,招引科技型企业20家。
聚力改革开放,“闯”的红利加速释放
石峰区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转型,组建湖南时代轨道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完成原轴承厂等三处改制资产评估及有偿转让,全年“三资”盘活入库4.47亿元。累计清理处置“三类地”1629.66亩。株洲经开区调区扩区成功获批。绿心“1+N”综合管理改革、养老服务“公建国营”等特色改革有力推进。
石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0%以上,稳居全市第一。成功孵化18家跨境电商企业,三一能源等17家企业进出口业务实现破零倍增,外贸实绩企业增至56家。B保中心跃升至全国第28位。轨道交通产业成功申报全国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项目。
满载货物的列车从株洲中车物流园开出。
“铁公水海”多式联运体系持续完善,株洲综合物流集散中心项目一期正式启运,株洲北站完成提质,全区水运量提升到200万吨,公路运输占比降至90%以下。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发运550列,增长20%,入选全国铁水联运典型案例。
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见效,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通办,完成帮代办服务审批事项304件次,解决难点堵点问题50余个。在全市率先试行营商环境体验官,持续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140项审批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42%以上。
田心产投公司积极开展轨道交通产业链集采服务,帮助上下游企业降低成本1%以上,提升利润1%以上。助力民企招商,推动民企去化闲置厂房20000㎡。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同比增长41%。九方装备成功转板新三板创新层。
聚力城乡统筹,“融”的步伐愈发稳健
石峰区提质改造老旧小区40个,加装电梯9台,建设充电场所492处。雪峰岭城中村改造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城中村试点并顺利推进。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1000套。田心城市更新加速推进,完成响田大桥拓宽改造、中车株所周边环境提质改造等12个项目。株冶文化宫微公园建成开放。
九郎山省级森林公园。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整治抛荒撂荒耕地178亩,恢复耕地410亩,水稻机插机抛完成率全市第一。九塘村成功申报省级“和美湘村”,白马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云田镇“三社合一”改革获全市推介。新增返乡创业主体1083个,九郎福柚、云田黑木耳、千金药园等特色种植逐步规模化、产业化。创建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点3个。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第二轮省生态环保督察交办和反馈问题整改,猫子坡段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铜塘港低排渠等4个水环境治理项目加速推进。空气优良天数316天,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湘江石峰段水质保持II类。清水塘“环境修复+开发建设”试点取得新突破,首个“承诺制”供应地块完成出让。
聚力共建共享,“惠”的力度持续加大
石峰区持续深化就业服务,建成长株潭就业服务中心、万达广场零工驿站,新增城镇就业957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92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石峰区零工驿站。
高标准完成30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5项区人大票决民生实事、104项社区惠民实事。高质量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6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0户。6家长者餐厅建成运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保障标准完成提标。基本医保参保率持续提升,困难群众100%参保。
获评全省年度医改工作成绩突出地方,与省直中医院、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全市首家共建社区心理咨询室揭牌启用。省直中医院云龙院区正式开诊。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光明日报》专题报道该区双减工作经验,市二中田心中学荣获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获评省劳动教育基地。九方中学、田心中学改扩建有序推进,长郡云龙学校等10所学校完成提质改造。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成为全省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
为老年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上门办、到家办、帮代办”服务4531件。镇街文化站和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举办“乡韵石峰·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九龙龘龘嬉田心”元宵喜乐会、职教城青歌赛等文旅活动出新出彩。7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普通门诊费用、15家定点医疗机构43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实现异地直接结算。与深圳市龙华区签订政务服务合作协议,22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来源:红网
作者:龙琦 冯帅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