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中年糖尿病患者因视力下降、视线模糊到眼科医院检查,医生建议进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对此,患者难免担心:自己年纪不小了,给眼睛“打针”,安全吗?
其实,玻璃体腔注药术,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给眼睛打针”,是眼科临床中常见的眼内操作。
该操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对眼睛使用麻醉眼药水,之后医生会用专用的注射针头,在睫状体平坦部(大约在角巩膜缘后3-4mm的位置)进针,将药物注射到玻璃体腔内,让药物发挥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为什么要选择给“眼睛打针”这种方式呢?
因为和其他给药途径相比,玻璃体腔注药不受血眼屏障的限制,药物作用更有针对性,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全身毒性反应,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对许多眼底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大多数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药术时,通常需要每月注射一次,连续进行3至4个月,之后医生会根据病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追加用药。
简单来说,玻璃体腔注药术就像是给眼球内部送一次“精准快递”。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医生用很细的针头,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眼球内的玻璃体腔里。这好比将药物直接送到眼底病灶的“家门口”,对于那些眼药水无法到达的深层眼部疾病,它都能发挥作用。
玻璃体腔注药术是众多眼底病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应对多种眼底疾病方面能发挥一定作用,尤其适用于以下一些常见眼底疾病情况:
1.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年龄较大的人群,黄斑区容易出现问题,它能提供帮助。
2.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由糖尿病引起的眼底水肿,它能发挥治疗作用。
3.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血管阻塞引发的黄斑水肿,它有对应的治疗效果。
4. 病理性近视性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高度近视带来的眼底新生血管问题,它可以处理。
5. 严重的眼内炎症或感染:眼睛出现发炎、感染情况时,它能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6. 部分其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或炎症:只要是与眼底血管、炎症相关的问题,它都能参与治疗。
玻璃体腔注药术术后注意事项及复查指引
术后注意事项
按时用药:严格遵循医嘱,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抗生素滴眼液,以预防感染。
眼部保护:术后当天避免揉眼、按压眼球,动作轻柔对待眼部。
防水防污:术后半个月,洗脸、洗头时防止脏水入眼,禁止游泳、泡温泉,以防眼部不适。
避免化妆:术后近期不化眼妆,待眼部完全恢复后再进行。
适度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与重体力劳动,保证眼部充分休息。
术后复查安排
首次复查:术后第1天务必到院检查,医生将评估伤口恢复、眼压及感染情况。
二次复查:术后1周左右再次复查,了解恢复进展。
定期复查:后续按医生要求,定期检查,监测疗效,医生会据此确定下次注射时间。
紧急就医指征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医生提醒,若出现剧烈眼痛、视力骤降、眼红急剧加重、大量脓性分泌物、眼前黑影飘动或闪光感骤增等情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红网
作者:周淑娟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