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部分人群眼睑部位可能突然出现红肿的“小疙瘩”,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伴随不适症状。多数人会将此类情况统称为“长针眼”,但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一症状可能由两种不同眼部问题引发,即睑板腺囊肿与麦粒肿。株洲爱尔眼科医院提醒,二者临床表现相似,但成因、症状及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准确区分有助于开展正确的自我护理与及时就医。
麦粒肿:急性化脓性炎症
麦粒肿,俗称“针眼”,属于眼睑腺体的急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类似眼睑部位的“疖肿”。
病因
眼睑边缘分布着大量睫毛毛囊、皮脂腺及变态汗腺。当这些腺体被细菌侵入时,便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炎症,其中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身体抵抗力下降、用不洁手部揉搓眼睛、长期过度疲劳等因素,也会增加麦粒肿的发病风险。
症状
疼痛明显:典型的急性炎症表现,患处触碰时疼痛剧烈。
局部红肿:眼睑边缘会出现显著的红色肿块,炎症反应明显。
形成脓点:发病数天后,肿块中心通常会逐渐形成黄白色脓点。
伴随症状:可能出现眼睑灼热感、异物感,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整个眼睑肿胀。
睑板腺囊肿: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睑板腺囊肿,又称霰粒肿,主要因睑板腺出口堵塞引发。
病因
眼睑内部的睑板腺属于皮脂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油脂,以润滑眼球表面、减缓泪液蒸发速度。当睑板腺的排出管道发生堵塞时,分泌的油脂无法正常排出,便会在眼睑内积聚形成囊肿。人体免疫系统会对滞留的油脂产生排斥反应,进而形成慢性炎症与肉芽肿将其包裹。该病症并非由细菌直接感染引起,但堵塞的油脂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症状
通常无痛:除继发感染或囊肿体积过大压迫神经外,一般无明显痛感。
肿块可滑动:触摸眼睑时,可感觉到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的圆形肿块,且与皮肤无粘连,可自由滑动。
皮肤外观正常:肿块表面的皮肤通常无红肿表现(继发感染除外),且可正常推动。
进展缓慢:肿块可能逐渐增大,也可能维持原有大小数周甚至数月不变。
家庭护理与治疗方式
麦粒肿的处理:以抗炎杀菌为核心
1. 热敷:作为有效的基础护理方法,需使用清洁的热毛巾(温度控制在40-45℃,以不烫手为宜)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助力炎症消退与脓液排出。
2. 保持清洁:可使用温和的婴儿洗发水稀释后清洁眼睑边缘,或选用专用的眼睑清洁湿巾进行护理。
3. 禁止挤压:切勿用手挤压麦粒肿,以免导致感染向眼眶内甚至颅内扩散,引发严重并发症。
4. 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进行治疗。
5. 观察破溃情况:多数麦粒肿经热敷数天后会自行破溃流脓,随后疼痛症状会迅速缓解,逐渐愈合。
6. 专业治疗:可通过强脉冲光治疗,发挥杀菌抗炎、疏通腺体管道的作用,有助于麦粒肿的治疗并降低复发概率。
睑板腺囊肿的处理:以促进吸收为核心
1. 热敷与按摩结合:热敷后,需用手指朝着睫毛根部(即腺体开口方向)轻轻按摩肿块,帮助软化堵塞的油脂,促进其排出与吸收。
2. 观察等待:对于体积较小、无明显症状的睑板腺囊肿,存在自行吸收的可能,可先观察数周。
3. 就医治疗:若囊肿持续存在、体积增大或影响视力,需及时前往眼科就诊。其中,手术刮除是治疗长期不消退睑板腺囊肿的直接有效方法,该手术为门诊小型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切开眼睑内侧刮除囊肿内容物,术后不影响外观,恢复较快。
4. 专业治疗:可采用强脉冲光治疗,实现杀菌抗炎、疏通腺体管道。
预防措施
1. 注重眼部卫生:避免用不洁手部揉搓眼睛;眼部化妆人群需彻底卸除眼妆,防止化妆品残留堵塞腺体。
2. 定期清洁眼睑:睑板腺功能不佳或病症易复发人群,可定期使用专用产品清洁眼睑边缘,维持腺体通畅。
3. 养成热敷习惯:易出现睑板腺囊肿的人群,可定期热敷眼睑,帮助油脂正常排出,降低堵塞风险。
4. 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饮水量,维持身体代谢平衡。
5.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过度疲劳,提升身体抵抗力。
来源:红网
作者:刘敏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