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若频繁出现不受控制的流泪症状,需警惕眼部健康问题。此类症状的诱因较多,可能与视疲劳、干眼症、角膜炎相关,而泪道阻塞是易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泪道阻塞的成因、干预方式,以及外伤可能引发的泪道损伤,对及时处理眼部流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泪道阻塞?
人的泪道系统由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及鼻泪管共同构成,其核心功能是将眼部产生的泪液引流至鼻腔,完成正常的泪液循环。当泪道系统中任意部位出现狭窄、阻塞或不通畅时,泪液无法按正常生理通路排出,便会出现溢泪(即不受控制的流泪)症状,表现为眼部持续或间歇性流泪,尤其在情绪波动、风吹、寒冷等刺激下更为明显。
泪道阻塞如何干预?
针对泪道明显狭窄或轻度阻塞的患者,临床常采用“泪道置管”方式进行疏通与扩张,具体机制与流程如下:
1. 什么是泪道置管?
泪道置管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微创干预手段,通过将一根医用硅胶引流管置入泪道系统内,利用引流管的支撑作用,维持原本狭窄或阻塞的泪道通畅,确保泪液能够正常流通。引流管需在泪道内留置2-3个月,目的是为泪道黏膜提供充足的修复时间,帮助泪道保持长期通畅状态。
2. 泪道置管的干预过程
泪道置管无需开刀,属于微创操作:首先通过专业探针轻柔疏通泪道,清除阻塞或狭窄部位的障碍;随后将硅胶引流管置入泪道内,完成支撑与引流设置;若患者存在泪点狭窄或闭合的情况,需先对泪点进行扩张或环切扩大,以确保引流管顺利置入。
3. 泪道置管的后续处理
置入的引流管并非永久性留置,待泪道经过2-3个月的扩张与黏膜修复、通畅状态定型后,需通过专业操作将引流管取出,以恢复泪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警惕!外伤可能伤及泪道
若眼部及周边区域(如眼皮、眼角、鼻梁部)不慎受到外伤,需特别关注后续是否出现流泪异常——此类外伤可能间接或直接损伤泪道系统,若未及时干预,易导致长期溢泪问题。
1. 泪道损伤的常见类型与症状
泪道系统结构较为脆弱,外伤时可能出现多种损伤,包括:泪小管断裂、泪点撕裂;损伤较深时,可能引发泪囊撕裂,或伴随眼睑及周边组织裂伤。
上述损伤的典型表现以溢泪为主,即外伤后出现持续或反复地不受控流泪,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眼部异物感、局部红肿等不适。
2. 泪道损伤的治疗原则
泪道损伤后若长期未得到规范治疗,易出现瘢痕增生、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针对此类难治性泪道疾病,临床可根据损伤部位与程度,采取“泪小管吻合术”“泪道重建术”等个性化治疗方案:治疗多在鼻内镜下进行,通过“毫米级”的精细操作,对损伤的泪道结构进行修复与重建;具体治疗方式需经专业眼科检查(如泪道冲洗、影像学评估等)后,由医生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判定。
若这样的情况,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眼科进行泪道相关检查:长期存在不受控制的溢泪症状,且排除视疲劳、干眼等常见因素;眼部及周边外伤后新出现溢泪,或原有流泪症状加重;流泪症状经短暂缓解后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来源:红网
作者:刘芳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