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科普丨孩子每次查近视,都需要做散瞳吗?

在眼科门诊,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复诊。孩子今年 10 岁,最近总说看东西有点模糊,家长担心孩子近视了,便赶紧带来检查。医生询问后得知,孩子平时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还喜欢玩电子游戏,用眼时间较长。经过初步检查,医生建议给孩子做散瞳验光,这让家长有些疑惑:孩子每次查近视,都要做散瞳吗?

图片1.png

散瞳验光,医学上称为“睫状肌麻痹验光”,是通过滴用特定眼药水,使眼睛的睫状肌暂时放松、同时伴随瞳孔散大的检查方法。医生会在睫状肌麻痹调节功能暂时消失的状态下验光,获取排除调节干扰后的真实屈光度数。儿童青少年睫状肌调节能力强,当孩子长时间看书、使用电子产品时,容易导致调节痉挛,表现为“假性近视”。如果把眼睛比喻成一台自动对焦相机,散瞳验光就是让相机暂时失去“自动对焦”功能,排除调节干扰,从而获取准确的眼睛度数。

哪些情况需要散瞳验光?

不是每次检查都需要散瞳,但以下情况建议进行:

1.初次验光:12 岁以下儿童第一次验光配镜,建议散瞳获取准确初始度数。

2.复杂屈光问题:存在中高度远视(≥300 度)、高度散光(≥200 度)等情况。

3.特殊眼健康情况:有斜视、弱视病史的孩子。斜视和弱视会影响孩子的双眼视功能,散瞳验光可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4.视力波动明显:孩子视力“一会儿好,一会儿差”,怀疑假性近视。

5.近视进展过快:半年内度数增长超过 100 度。

6.视功能检查异常:调节功能检查发现明显调节痉挛。

需要注意的是,存在青光眼倾向、浅前房等特殊情况时需禁用散瞳。

哪些情况可能不需要每次散瞳?

1.近视度数稳定者:12 岁以上青少年,近视进展不明显,且眼轴变化平稳,可小瞳验光,若结果存疑仍需散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眼睛调节能力逐渐减弱,近视度数也相对稳定,这种情况下小瞳验光也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2.近期已散瞳:若半年前已散瞳验光,且期间度数变化不大,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小瞳孔下复验。

3.单纯复查眼轴:部分随访复查只需监测眼轴长度变化,不一定需要重新散瞳验光。眼轴长度是反映近视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定期复查眼轴长度,可以了解孩子的近视发展情况。

散瞳有哪些注意事项?

许多家长担心散瞳药物会伤害孩子眼睛。实际上,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的散瞳验光是科学的医疗行为。只要孩子符合散瞳的条件,散瞳带来的副作用和不适都只是暂时的,不会对眼睛造成任何永久性的损害。

散瞳后可能出现的暂时现象:

1.畏光:瞳孔散大导致怕光。这是因为瞳孔散大后,进入眼睛的光线增多,孩子会感觉光线刺眼。家长可以给孩子戴上太阳镜或遮阳帽,减少光线的刺激。

2.视近模糊:睫状肌麻痹导致看近困难,一般 6 小时至 3 周恢复,取决于药物类型。在这段时间里,孩子看近处的物体可能会不清楚,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避免近距离用眼过度。

3.除了畏光和视近模糊主要副作用,少数儿童可能会出现眼痒、红肿、结膜充血等现象,也有个别会出现口干、脸红、发热、皮肤红斑、心动过速等全身反应。

所有的不良反应都是一过性的,停药后就会消失,家长也不用过度担心。如果孩子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回到开头那位家长和孩子的情况,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医生向家长详细解释了散瞳验光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家长了解后同意为孩子进行散瞳验光。最终,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有轻度近视,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矫正方案,并叮嘱家长要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定期带孩子复查。孩子是否需要散瞳验光应根据具体情况由专业医生判断,家长无需过度担忧。

来源:红网

作者:雅琴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95/1525362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