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科普丨鼾声如雷是睡得香?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警报”

王先生是一位45岁的公司高管,最近半年频繁出现白天嗜睡的情况——开会时突然打盹、开车时差点睡着。妻子抱怨他晚上鼾声如雷,还时常中断几十秒后又爆发出巨响。大家身边是不是也遇到过这样的场景?那么,今天株洲市中心医院呼吸三科护士长就带大家一起来解析如何辨别“危险鼾声”,并揭开“睡眠监测”的神秘面纱。

警惕!普通打鼾与睡眠呼吸暂停的区别

并非所有打鼾都意味着健康问题。单纯的良性打鼾声音均匀且不伴随缺氧,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则暗藏风险。若出现以下任意症状,需提高警惕:

1.鼾声突然中断(呼吸暂停10至30秒),随后伴随剧烈喘息或响亮鼾声恢复呼吸,家人常描述“打着打着没声了,接着像拉风箱似地喘气”。

2.即使睡眠充足仍极度嗜睡,可能出现会议中睡着、驾驶时恍惚等现象。这是夜间反复缺氧导致无法进入深度睡眠的结果。

3.晨起口干舌燥、头痛头晕、夜尿频繁。

4.长期缺氧可能导致烦躁易怒、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精神症状。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约30%与OSA相关。如果出现鼾声“不规律+停顿”且伴日间困倦,即需就医排查。

睡眠监测,解码睡眠“黑匣子”

当怀疑OSA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这项被誉为“睡眠侦探”的检查能捕捉睡眠中的生理数据:

1.脑电图(EEG)。记录睡眠周期(浅睡/深睡/REM期)

2.呼吸监测。口鼻气流传感器+胸腹运动追踪(区分阻塞性/中枢性暂停)。

3.血氧监测。手指血氧仪实时记录缺氧程度。

4.心电图(ECG):检测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

5.体位传感器。记录仰卧/侧卧状态(多数患者在仰卧时病情加重)。

通过整合分析这一夜的海量数据,医生可以得出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即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次数。这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

轻度: AHI 5~15次/小时

中度: AHI 15~30次/小时

重度: AHI >30次/小时

张先生经过睡眠监测检查,其AHI指数高达38次/小时(重度OSA),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医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夜间佩戴持续正压通气机(CPAP),配合体重管理和侧卧睡眠训练。三个月后复查,他的日间困倦症状消失,睡眠质量显著改善。

打鼾本身无需恐慌,真正危险的是忽视其背后的健康隐患。一次专业的睡眠监测,不仅能明确诊断,更能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如果您或家人出现文中所述症状,请及时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就诊——守护健康,从关注每一次呼吸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韦兰兰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83/1524302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