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突然出现黑影飘动,或感觉视线被黑幕遮挡的情况。不少人往往将其误认为是“眼疲劳”“老花眼”,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也可能是视网膜脱离发出的“求救信号”。
近期,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接诊了一例视网膜脱离患者,其病情因未及时干预而发展至严重程度。该患者起初眼部出现一些小状况,但由于缺乏对视网膜脱离相关症状的认知,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观认为“忍一忍”或者简单处理一下就能好转,故而未及时就医。在疾病发展初期,视网膜脱离的症状可能并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待因眼部不适加剧前往医院就诊时,检查结果显示其第二层、第三层视网膜及脉络膜均已脱离。
视网膜与脉络膜:眼睛成像的关键支撑
视网膜是眼球内壁一层负责感光的薄膜,堪称眼睛成像的关键结构,如同照相机里的“底片”。它负责将外界光线所携带的图像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至大脑,从而使人们能够看清周围的世界。而脉络膜则富含血管,其主要功能是为视网膜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氧气。一旦视网膜和脉络膜出现问题,眼睛的正常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引发的“视力危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上出现裂孔,眼内的液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与眼球壁之间,导致视网膜像“墙纸脱落”一样从眼球壁上剥离,进而影响视力。
在正常情况下,眼球内的玻璃体呈胶状,紧密附着在视网膜表面。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如眼部外伤、高度近视等)的影响,玻璃体可能会逐渐液化、收缩,从而对视网膜产生牵拉力。当这种牵拉力超过视网膜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裂孔。
一旦视网膜出现裂孔,眼球内的液体就可能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致使视网膜与眼球壁分离,即发生视网膜脱离。在该案例中,患者因前期未及时就医,裂孔未得到及时处理,导致脱离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可能只是局部的小问题,逐渐发展到严重程度。
四个紧急信号,错过可能失明
1.黑影遮挡:眼前固定黑影且逐渐扩大;
2.飞蚊剧增:短时间内漂浮物数量激增;
3.闪光感:暗处时眼前持续闪电样光斑;
4.视物变形:直线变弯曲、视野边缘缺损。
视网膜脱离的情况犹如墙纸从墙上脱落,患者拖延就医的时间越长,视网膜的“活性”便越差,其复位难度会显著增加,术后视力恢复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通常,视网膜脱离的黄金救治期不超过一周,一旦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应第一时间前往专业眼科医院进行眼底检查,以免错过治疗时机。
目前,视网膜脱离手术主要有两种常见方式:外路手术和内路手术。外路手术包括巩膜扣带术等,主要是通过在眼球外壁放置加固材料,对视网膜产生向内的压力,促进裂孔闭合和视网膜复位;内路手术则是指玻璃体切割术,通过切除病变的玻璃体,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同时联合眼内填充气体或硅油等,帮助视网膜复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如裂孔的位置、大小、数量以及视网膜脱离的范围等因素,选择适配的手术方式。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预防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眼部受到外伤。尤其是高度近视、老年人等视网膜脱离的高危人群,更应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红网
作者:王芳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