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斗”在身边丨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半个月缩短至48小时!北斗赋能输电运维

红网时刻新闻8月27日株洲讯(记者 曹缇)在输电线路运维领域,传统人工巡检长期面临效率低、针对性差的难题。国网株洲供电公司以“北斗+AI”技术为核心,创新打造输电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系统,成功将220千伏云成线隐患排查周期从半个月缩短至48小时,并实现全域输电线路72小时全覆盖巡检,为电网安全运行注入科技动能。

6f45e3329b2f7a126b2866247aaa23e9.jpg

输电通道隐患智能识别系统。

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新技术应用专责焦点介绍,此前输电运维中的通道隐患排查主要依赖人工巡视,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时间,且难以精准捕捉线路周边潜在风险。为解决这一难题,该公司创新尝试引入北斗遥感技术,并选取两条线路开展试点应用,其中220千伏云成线作为株洲电网重要联络通道,因起于500千伏云田变电站、止于220千伏成家变电站,全线横跨株洲市三大行政区,周边隐患较多,成为重点试点线路。

“我们构建的‘北斗+AI’隐患排查系统,实现了从‘人工找隐患’到‘科技辨风险’的转变。”焦点详细介绍了系统运作流程:首先导入云成线全线坐标,匹配线路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卫星影像;随后将通道类隐患划分为易漂浮物、施工作业等七大类,借助系统的测距建模、隐患智能识别功能,对发现的隐患进行分级分类。以云成线为例,以往需要半个月完成的巡视工作,如今仅需48小时便可完成,效率大幅提升。

在系统操作页面,记者看到,通过遥感卫星开展的一轮通道隐患巡检中,云成线共排查出影响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隐患65 处,其中一级隐患16处、二级隐患49处。每处隐患的测量日期、类别等级、与杆塔距离等信息清晰可查,以云成线#042-#043杆塔间的施工作业类隐患为例,关键数据一目了然,为后续整改提供了精准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周末的强对流大风天气中,株洲电网尤其是输电线路未受明显影响,始终保持安全可靠运行,充分验证了北斗技术在风险预判与应急保障中的实用价值。

“技术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十分惊人。”焦点表示,当前使用该应用对近30千米线路开展一轮通道隐患巡检仅需12小时,效率较传统人工巡视提升近14倍;若将株洲地区全域电网数据纳入系统建模,仅需72小时就能完成全市4300千米输电线路的通道隐患巡检。“北斗应用让输电运维工作更便捷、更精准,也为我们守护电网安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61/1523248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