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跌宕起伏40余载,醴陵船湾服饰如何蜕变与新生?

红网时刻新闻7月3日讯(通讯员  刘林真 刘新文)“衣食住行”,在老百姓的购物清单中,“衣”是排在第一的消费热点。服饰产业也成为众多城市竞相布局和追逐的热门“赛道”。

在醴陵市船湾镇,韶峰从家庭作坊到“中国驰名商标”,用40年书写传奇;新姿以智能制造为翼,打造高效与品质的标杆;欧辉以世博会馆服为媒,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精致。它们的故事,是众多船湾服饰企业打造品牌、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这些品牌是船湾的骄傲,更是醴陵职业服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图片

40年筚路蓝缕,船湾服装产业从早年的家庭式作坊,已经发展成今天拥有1个专业产业园区、594家注册企业、40家生产企业、1.5万工业人员的产业集群。它也是继陶瓷、花炮之后醴陵第三张产业名片。产业影响力、名气自不必多言,但不可回避的是,在生产端,船湾依然存在大量低效、传统、粗放作业的小工厂,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关卡。

船湾的针线,缝合了40余载的奋斗,也绣出了中国小镇的梦想图景。然而,繁华背后,亦有隐忧。产业集群虽已成形,但上下游协同仍需深化,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技术瓶颈,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虽有突破,但本地品牌辨识度不足,成本优势在规模化生产中亦不显著;人才储备不足,也为智能化转型埋下隐忧;此外,长期依赖政府采购的模式在财政资金收紧的背景下暴露出脆弱性,市场化开拓成为当务之急。

图片

“船湾服饰产业当前面临的局限性,如物流完善、设计与成本控制等,以及在高端产品和品牌创新方面的挑战与机遇,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现在,船湾服饰产业现在已经走向了4.0时代,即走向现代化的标准化制作,这会迫使一些小企业必须转型。同时,我们必须走向市场化,包括开拓外贸、线上销售和专卖店等,以扩大市场份额。”湖南欧辉服饰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欧阳建辉表示。

“从最初的探索阶段到产品升级,再到智能化转型,船湾的职业服装产业历经40余年的艰难转型。到现在,我认为要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不仅走出去学习考察,还要引进来,增强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同时,通过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制定超出现有标准的新标准,从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制定高标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也是品牌和市场战略的一部分,如此才能将船湾服饰产业打造成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市纺织服饰产业商会执行会长欧阳立新提到,船湾的破局之道在于以战略升级撬动增量空间,只有行业协作,携手共进,才能真正开创新局面,做强做大“中国职业服装名镇”区域性品牌。

从一根线到一件衣,船湾镇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产业协同为纽带,实现从“分散贴牌织造”到“集聚品牌智造”的华丽转身,构建起完整生态产业链,产值一路高歌猛进。

来源:红网

作者: 刘林真 刘新文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1/95/150977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