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渌口区:一个小城区的国家级篮球“大棋局”

2025年7月13日至19日,2025年全国体育传统学校篮球联赛(高中组)在株洲市渌口区的五中体育馆、青龙湾学校体育馆热血开赛。这已是渌口连续3年承办这项国家级赛事——作为国内高中生规模最大、参与度最高的篮球赛事之一,“青春属性”与“青春渌口”的城市气质高度契合。

微信图片_20250717125656.jpg

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 株洲渌口赛区。

这项赛事的含金量远超普通篮球赛:它由国家体育总局指导,中国篮球协会、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参赛队伍由全国各地16-18周岁的高水平运动员组成;获胜队伍可直接评级国家一级、二级运动员,挂钩高考和大学保送资格,因此每年赛场上,运动员的每一次突破都全力以赴。

渌口区能承办如此高规格赛事,离不开一所学校和一个人的坚守——渌口区五中与新辉篮球俱乐部创始人袁新辉。

渌口区五中(原株洲县五中)是湖南省老牌示范高中、国家级篮球后备人才基地,其篮球队多次代表株洲征战省级、国家级赛事。

2013年,袁新辉成立俱乐部,以“校俱共建”模式开启专业训练:白天学生上文化课,课后集中训练,周末与其他学校切磋。

十年深耕,五中篮球队交出亮眼答卷:2022-2025年培养53名本科体育生,禹嘉杰考入浙大、王俊东入读上海交大、刘泽宇进入华中科大,田径队的郭龙宇更以综合分第一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虽为田径项目,但体现了渌口区五中体育特长生的整体培养实力,成为渌口“体教融合”的活广告。

2023年,袁新辉牵线搭桥,让全国体育传统学校篮球联赛落户渌口。此后,回浦中学、明德中学、地质中学等传统强队纷至沓来。

三年间,渌口赛场迎来了多位标志性球员:2023年地质中学张文杰率队夺冠并获FMVP,成“湖南第一高中生”;2024年回浦中学方佳晨卫冕冠军后,以清华在校生身份登陆CBA;2025年地质中学谭杰文、回浦中学吕华希又入选国青男篮队……

这些故事,让渌口的名字随着篮球的轨迹传向更广阔的天地。

微信图片_20250717125825.jpg

2025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株洲渌口赛区。

更重要的是,篮球赛不仅属于专业运动员。每年赛事期间,渌口团委联合渌口区八个乡镇的中小学校,开展5-30天的篮球夏令营,组织本地孩子与全国高手同场训练、观赛。

“我们不一定能培养出下一个方佳晨,但至少能让孩子们知道:热爱篮球的孩子,在渌口有舞台。”一位乡镇体育老师说。

从“人口流失”到“青春回流”:渌口承办的初心与远见

翻开株洲市2025下半年文旅体活动表,共有23项大型活动。其中,大部分由株洲市一级承办。也有由醴陵市(2025年湖南省首届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天元区(2025年株洲“厂BA”),芦淞区(2025湖南国际通用航空及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等县市区承办的赛事。

渌口区的名字格外醒目——连续3年承办全国体育传统学校篮球联赛(渌口城区),湖南省象棋围棋比赛(龙潭镇、朱亭镇),若加上6月5日结束的株洲渌口龙舟邀请赛决赛(渌口镇、南洲镇),其承办赛事数量与质量,已远超其他县市区平均水平。

这一选择,藏着“青春立区”的城市定位。

作为湖南省最年轻的城区,渌口区(株洲县)曾面临明显的人口流失:近3年总流失超4000人,虽仍难抵大城市虹吸效应,但较此前每年流失6000人的高峰,已大幅收窄。

“青春”与“活力”,是“青春渌口、创业新城”的核心标签,而体育赛事正是激活城市活力、吸引青年停留的“活钥匙”。

赛事带来的短期人流,正转化为长期的人口吸引力。一位本地创业者说:“当年轻人为了看一场篮球赛走进渌口,在大石围喝一杯咖啡,在蓬源仙住宿一晚,他们记住的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座城的温度。”

或许两三年后,随着渌口区位优势(如高铁、产业园区)与生活配套(如学校、医院)的优势逐渐凸显,渌口将从“人口输出地”变为“青春栖息地”。

青春财富:球赛为渌口带来“三重价值”

连续三年的篮球赛事绝非仅仅是赛场上的喧嚣与胜负。它为年轻的渌口区积累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青春财富”:

人才储备的源头:全国传统学校篮球联赛作为国家认证的顶级青年赛事平台,本身是“未来之星”的富矿。渌口通过承办赛事,深度链接全国顶尖青少年篮球人才及其背后的教练、球探网络,不仅为本地五中等学校提供对标学习、挖掘苗子的直接通道(吸引强队训练、比赛),更将渌口纳入国家高水平体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节点。

体育精神的深耕:全国传统校篮球联赛的“青春风暴”深深浸润本地土壤。每年赛事期间,渌口同步开展的篮球夏令营让本地青少年零距离接触全国顶尖同龄人,在训练、观赛中点燃梦想、拓宽视野。正如乡镇体育老师所言,这为渌口孩子提供了“舞台”。这种持续性的高水平赛事体验和参与感,在年轻一代心中播撒下热爱运动、崇尚拼搏的种子,正是塑造“青春渌口”城市气质最生动、最持久的内生动力。

城市品牌的背书:连续承办国家级高规格、高含金量的篮球赛事,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这种“国家认证”级别的标签,极大提升了“青春渌口、创业新城”城市定位的可信度和辨识度,成为吸引青年人才、投资者乃至游客的强大磁石。它让“青春”不再是口号,而成为有国家级赛事背书的核心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250717125825.jpg

这份由球赛沉淀的青春财富——人才网络的链接、体育精神的培育、城市品牌的跃升——正是渌口区突破人口流失困境、实现“青春回流”的底气所在,也是其面向未来最核心的竞争力。

三赛鼎立: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耐高杯、厂BA的赛道分野与价值共振

当前中国最火的篮球赛事中,渌口区承办的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耐克赞助的耐高杯、天元区承办的株洲厂BA,虽同属篮球范畴,却因定位差异,以不同逻辑服务不同群体。

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为国家体育筑牢人才基座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直管的青年精英赛事,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的核心使命是“选苗育苗”——赛事成绩直接挂钩高考特招与大学保送资格(国家一二级运动员认证)。它像一座桥梁,链接青少年运动员的职业梦想与升学通道。在渌口,这一属性被深度激活:三年间,赛场上走出了方佳晨(CBA)、张文杰(华科保送)、谭杰文(国青)等新星,他们的成长故事与渌口紧密交织,使这座小城悄然跻身国家级体育人才输送网络的关键节点。

耐高杯:用商业之火点燃校园篮球梦

耐高杯以“一生只有一次耐高”为口号,本质是商业品牌与校园篮球的共舞。它通过打造明星球员(如地质中学张文杰)、设计潮流联名、组织校园巡演等策略,将篮球塑造成青春文化的符号,价值在于降低篮球热爱门槛,让更多普通高中生因“酷”而爱上篮球——正如省地质中学夺冠后,全省校园掀起的篮球热。但商业逻辑也决定其重心在传播广度,而非深挖竞技深度。

厂BA:工业血脉滋养的全民狂欢

株洲厂BA是株洲工业基因的当代觉醒。参赛球员均为中车、湘钢等企业的一线工人,赛场融入老厂门、工业长廊等元素,重现“厂矿篮球”黄金年代。更关键的是,它彻底践行“全民共享”:不设门票、免费停车、公交接驳,甚至根据市民反馈动态调整泼水节、合唱夜等活动。

2025年赛事期间,“神农山海市集”“国潮奇妙夜”等配套活动将赛场延伸为“吃住游购”一站式嘉年华,单日吸引28万人次——其成功密码正是对“让株洲人民快乐”这一初心的坚守。

微信图片_20250717130215.jpg

2025年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明星球员。

三场赛事,三种逻辑:耐高杯让篮球“热”起来,厂BA让城市“火”起来,而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让渌口“强”起来——后者虽在赛事经济收益上不及前两者,却用“国家认证”的平台为城市积累了最珍贵的人才资本与品牌口碑。

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的“长期主义”:渌口的青春账本才刚刚翻开

渌口自2023年始连续三年承办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的初心和价值追求是什么?它是一场关乎城市未来的战略投资——当人们追问“渌口图什么”,答案正藏在时间沉淀的契约中:

三年间,来自全国32省的数千名球员、教练、球探走进渌口。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赛场上的呐喊,更是一张覆盖中国篮球新生代的关系网络:地质中学教练在此发掘新秀,清华附中球探在此建立联络点,CBA俱乐部在此设立观察站……

当渌口五中少年与全国冠军同场竞技,当本地夏令营孩子目睹国青队员的突破——这座小城已在青少年心中埋下“篮球圣地”的种子。今日的赛场流量,正悄然转化为明日的人才“留量”。

微信图片_20250717130257.jpg

更关键的是,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为渌口贴上了“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标签,让“青春渌口”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有具体场景、真实案例支撑的城市IP。

“奖杯会蒙尘,但它为渌口积累的青春财富——人才、精神、声誉——只会随时间增值。”这份清醒的“长期主义”,恰是渌口作为湖南最年轻城区的战略定力。

今年夏天,不妨来渌口现场观看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联赛:你会发现,这场篮球赛的意义早已超越胜负本身。它是一场为青春“储才”的远见,是一次用体育“破圈”的尝试,更是渌口向世界递出的“青春名片”。

这个暑假,同时也欢迎你,体验渌口的山水文旅。让记忆在炎热的夏天里,在渌口留下难忘的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丁思琦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1/51/1513413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