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24“株洲工匠”年度人物 丨左立良:干一行精一行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工匠”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何杏 株洲报道

微信图片_20241125171517.jpg

左立良操作着铣床。

11月25日,株洲市的气温已经降低至个位数。在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时代新材)车间内,左立良操作着铣床,刨花飞溅,灰白的鬓角已经被汗水打湿。“快到年底了,工作量会比较大,我和大家一起拼。”左立良, 2024株洲工匠年度人物、株洲市技能大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

勤学苦练成能手

左立良从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直从事机械制造加工,先后干过车工、铣工、磨工,操作的都是普通机床。

2003年初,左立良加入中车时代新材,从事机械加工工作。当时中车时代新材只有一台数控车床、两台数控加工中心机床,他主动提出要学习数控设备操作。由于基本功很扎实,他获准跟徒学习操作数控设备。

为了尽快掌握数控设备并早日上岗,他利用各种机会学习理论知识和数控设备操作技术。别人要花一年时间学习,他两个月时间就掌握了与数控设备操作有关的机械、电气、液压以及控制参数等方面的原理知识,成为中车时代新材首批数控机加设备的操作人。

彼时,中车时代新材机械加工处于模具的型腔面加工、橡胶产品试制与转批阶段,很多工作都是首次开展,出现的问题让人措手不及。“有时甚至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怀疑。”左立良说,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相信,选择了坚守。

2008年初,中车时代新材桥梁产业扩能,机械加工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主要起承载和适应变形的作用,机械加工则是产品成型的重要环节。此前,中车时代新材还不具备加工大型桥梁支座产品的能力,也没有这方面的生产经验。

突破创新书传奇

在一次新产品研制生产过程中,产品完成了装夹、校正、对刀、程序编制、试切削等工序加工成球型后,无法使用正常吊具卸下来。眼看那边要交付,这边却卸不下来,左立良便和这个问题较上劲了。通过不断摸索,他发现,产品必须设计专用的工装工具,否则一旦磕碰会导致产品报废。

找到问题症结,他在缺乏工艺、资源的情况下查阅了大量资料,设计非标刀杆、刀头、吊具,最终根据球面大小设计了一款人字形工装吊具,以最快时间实现了产品装卸,一举解决了桥梁支座加工球面吊装难题,满足了头批桥梁支座产品交付需求,为中车时代新材桥梁产业的良好开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让后续更多批次产品顺利交付,左立良还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工装吊具自动化,让工具可调节范围更大,用途更广。

通过对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探究,左立良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港珠澳大桥隔减震(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桥梁深水基础、阻尼与减隔震装置静动力试验系统研发及应用》等国家级项目,带领团队发表论文16篇,申报专利13项;作为第一撰稿人参与编写了中车技能等级认定《通用职业标准汇编》,结合中车及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命题与分析,制定职业标准框架20余套;完成了上千种材料的最佳切削参数整理,建成中车时代新材首个“智慧切削数据库”,为批量生产提供有效的借鉴与参考。

微信图片_20241125171512.jpg

左立良指导工友。

作为中国中车高级考评员,左立良一直坚信“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年,他多维度培养技能复合型N+1人才69名、高级技师29人、技师43人。左立良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书写有为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何杏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855/69/1448850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