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9月3日讯(通讯员 谭昕吾 熊浩东 姜波)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令许多行业陷入困顿与茫然,从店面到厂商均在遭遇生存危机。危机中,刀具制造行业“国产化替代”的步伐随之加快,尤其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使用国产刀具的积极性也极大提高。
这令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株钻公司”)在“变中有忧”的发展形势中寻得机遇,加速产品创新和成果转化速度,大步挺进高端市场,将“进口替代”作为主攻方向,于变局中打开新局面。
忧中寻机 中高端刀具替代进口产品
纵观国内硬质合金刀具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高,多以模仿海外产品为主。中低端产品趋向同质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中高端产品则常由国外产品“唱主角”。
切槽刀片是汽车刹车盘的重要切削工具。山东某刹车盘标杆企业是株钻公司的合作伙伴,但其切槽刀片订单却大部分交给了海外企业。今年,受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这家企业订单质量、盈利能力都在下降,约600万元的槽刀年消耗量成为压在管理层的一块心病。
他们的降本需求迫在眉睫,就连引以为傲的“自动化、现代化”生产车间里的每一处变动,都格外敏感谨慎。作为关键加工中的一环,切槽刀片的进口替换工作一再拖延。
今年初,株钻公司抓住这一机会,派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对客户现场产品、工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诊断”。从特殊的加工环境对刀具涂层和基体的选择,到突破传统经验和思维对刀具进行选型,再到生产中难以察觉的损耗如何减小,株钻公司的研发团队都根据现场调研结果,设计了最适合产品的结构方案。方案经试加工后,比国外现有产品的寿命提高了10%。
这样出色的结果和团队攻坚的能力与服务让客户连声叫好。“因为这次特殊的背景,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国产产品的实力。”对方负责人说。5月份,株钻公司小批量试切加工产品出炉,产品寿命、稳定性获得认可,还为用户降低成本30%以上,订单由此爆发……株钻公司的车间里批量化产品交付验证一批接一批,中高端刀具替代进口产品的进程,开始提速。
挺进高端 助力航空航天领域刀具国产化
航空航天领域的设计与制造,是科技领域高精尖的代表。
三年前,株钻公司接到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工程师们初次前往北京航天科工某研究所进行调研时,仿佛置身于万国装备展中,意大利、瑞士、德国、奥地利,各国高端设备目不暇接。“他们到底好在哪儿?为什么我们的差距这么大?”株钻公司二级技术专家江爱胜说,所有研发人的心中,都种下了“国产刀具替代进口刀具”的梦想。
围绕参研课题,株钻公司成立了一支以青年员工为主体的专业化技术开发团队,积极推进数控刀片、数控刀具、整体合金刀具、超硬刀具和工具系统等产品在航天领域的配套应用。在复合材料加工、高温合金钛合金加工、高端五轴数控机床刀具配套及应用等领域,打破了国内航天零部件加工长期依赖进口刀具的局面;在重大专项的牵引下,株钻刀具在工艺、设备和夹具等多个方面得到了有效的磨合。特别是在一些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生产线上,株钻刀具接近或部分超越同类进口产品,能够满足现场加工要求;在产品交付、订制周期等方面,国产刀具更是体现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产品跟踪服务质量和问题反馈速度远远优于进口品牌。
三年时间,株钻公司刀具应用从零提升到该研究所刀具总消耗量的20%。这是国产刀具的一小步,亦是航空航天行业刀具国产化的一大步。
重磅出击 性能卓越PK国际产品
挑战行业老大,做“头部”企业,是每家企业追求的目标。湖北某转向节生产企业,曾对想进入供应商名单的株钻公司提出要求:“如果你们要进来,就要挑战行业的‘头部’企业。”
转向节生产中,钻削加工和铣削加工是刀具消耗最大的两部分。作为欧洲某刀具品牌的大型直供用户,该单位一直是欧洲品牌的主战场。特别在钻削刀具上,其驰名的浅孔钻产品以稳定的刀具寿命、高质量的加工效果,牢牢掌握着用户的孔加工市场。
挑战“头部”企业,拳头是什么?株钻公司的答案是一款ZSD新型浅孔钻产品。针对这款产品,株钻公司在研发、生产、营销上投入大量精力,ZSD浅孔钻产品一改老产品的直线刃结构,采用实验优化的波形刃刀片结构,内外刃均有独立的平衡结构设计,同时在刀体的设计中,进一步优化了产品安装角度,平衡性能稳步提升。在用户的批量化测试中,ASD浅孔钻产品性能优越,与现场欧洲品牌产品进行PK时,性能卓越,被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刀具寿命都取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截至今年7月,株钻公司替代进口刀片刀具新增销售收入2200万元,预计2020年可实现替代进口刀片新增收入6000万元到8000万元。
当越来越多的ZSD、切槽刀片产品帮助国内中高端制造业解决问题,降本增效,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里有着株钻公司的产品时,中高端刀具的国产化之旅,正在走向更多挑战,却也伴随着机遇的康庄大道。
来源:红网
作者:谭昕吾 熊浩东 姜波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