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疫”不容辞 他们是醴陵最后一批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的人

1.jpg


红网时刻株洲2月17日讯(通讯员 李欣钰 刘织平)他们一共29人,是醴陵市最后一批解除医学隔离观察的人群,分布在醴陵市3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最久的已有半个月没离开过这里,行动轨迹最远不到30米。正是因为有他们,所以我们坚信:春风不远,花开有期。

有一种责任:家近在咫尺,却不能团聚

“最后一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象解除隔离,我们也就可以回家了。前提是这里没有出现确诊病例,不然我们就要作为密切接触者,再进行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在醴陵市图兰朵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日常吃住都在这里,为的是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这里共有13名医护人员,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观察点负责人肖志成告诉笔者,在给隔离医学观察者做好服务的同时,他们也必须接受隔离,这是对自己更是对大家的负责。

13个人,13个家庭,家近在咫尺,却不能与家人团聚。每一个人的坚持都是家人的莫大支持与自己的莫大勇气。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丝懈怠。他们来自醴陵市卫建局、市中医院、市疾控中心、国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有一种责任:不关乎年龄,不关乎荣耀

2.jpg

“呐~谭公现在站的位置就是我们这群人走的最远距离。”离酒店不到30米处,医生谭武炎正站在寒风中等着儿子给他送药。谭公是醴陵市疾控中心的“老干部”, 56岁的他背影有些疲惫,但也那么高大。

2月4日,已到退休年纪的他主动申请加入这支“小战队”。由他带领的消毒组共3人,每天负责5层楼的公众场所消毒、50余名隔离对象的生活垃圾消毒,以及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废物的消毒。2月8日,谭公因劳累过度,血压升至160/100mmHg晕倒入院。而他仅休息了一天连药都忘了带就重返岗位,“这边的消毒工作可马虎不得,大家都辛苦,不能因为我耽误了。”任旁人如何劝说,这个老倔强就是听不进去,背起重达50多斤的消毒工具又开始了细致的工作。我想,这种责任不关乎年龄,不关乎荣耀,就叫做默默奉献。

有一种责任:待你如亲人,我“疫”不容辞

“我们是‘哆啦A梦’,既是11位慢性病观察对象的家庭医生,也是70余位‘住户’的‘外卖小哥’,还是他们的心理咨询师……”医生杨阳打趣的说到,却也把他们的日常形容的十分贴切。半个多月以来,每天两次的体温检测和登记、一日三餐的温饱、一对一的消毒指导……每一个细节,每一份陪伴都让医护与隔离观察者之间更加信任与熟悉。“细致周到的服务,让我在酒店足不出户度过了安全、美好时光。”已解除隔离的华中科技大学朱教授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这是他的亲身体会,也是这里70余位隔离观察者的共同体会。13位医护人员把他们当作亲人般照顾有加,他们的健康便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更是一种“疫”不容辞的使命。

有一种责任:不同的战场,同样的战斗

3.jpg


在城市便捷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37名来自湘东医院、兆和医院的医护人员正在接受为期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正如大家所想,因为密切接触者的刻意隐瞒,他们被隔离实属无奈。这里由来自市卫健局、湘东医院、兆和医院的另外6名医务人员值守服务。他们同所有一线“战士”一样,期待早日安全解除隔离,投入到最前线,服务更多的百姓。

还有临时成立的启源山庄酒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截至目前,这里收治了8名隔离对象,10名值守的医务人员都是从市卫健局、市妇幼、市疾控中心、仙岳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紧急调配至此,他们在本来的岗位已连轴工作了二十多天,还来不及休息片刻又立马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3个微型战场,3支英勇战队,29名医疗保障战士,他们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院感培训才能开始“战斗”。他们始终牢记希波克拉底誓言,秉承南丁格尔精神,用专业素养践行使命担当!在他们的悉心细致服务下,截至2月16日17时,醴陵市已有36人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其实,除了医疗保障组,在三个集中隔离观察点还分别安排了综合协调组、应急处置组、后勤保障组、安保看守组等近百人,他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份付出都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李欣钰 刘织平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0/02/17/673414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