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株洲6月21日讯(通讯员 邓立平 陈如生 匡凤)缺少就业门路、缺乏增收技能是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湖南省醴陵是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大县(市),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该市在脱贫攻坚战中,把农机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举措,让贫困户在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渠道。
陈立志:把穷根“拖”出来
在洁净、祥和、优美而和谐的李畋镇车上村,每天清晨,陈立志驾驶着一辆旧农用垃圾清运车来回奔驰,清运垃圾,为美丽乡村创造清新的人居环境。
现年57岁的陈立志,全家3人,父亲90岁,妻子患有精神病,年收入不足万元。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政府为他家落实了健康扶贫等政策,安排他任村保洁员。
“以前保洁,日清运量少,辛苦一个月,收入也才800多元。现在,不但干活轻松些了,而且每月收入2000多元。还是有技术好!”陈立志拿到了拖拉机驾驶证后,买了一台二手农用车,每天为5个村民小组清运垃圾。
2017年,陈立志全家实现脱贫。全市去年拿到农机驾驶证后,从事农村保洁工作脱贫的还有3户。
陈敬在田间作业。
陈敬:把大家“拉”起来
“双抢”即将到来,6月14日,在左权镇花桥村,陈敬农机专业合作社,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有清冼机械的、有维修机械的、有机械下田作业的……
合作社理事长陈敬告诉我们:“到目前为止,合作社来以每年每亩300元共流耕地603亩,其中贫困户40多亩;安排贫困户就业13人,年发放工资20余万元,机手年收入有3万多元,已有6户在合作社就业的贫困户脱贫,今年有3户可望实现脱贫。”
现年57岁的陈敬,全家 5人,孙子2岁多,妻子遭车祸住院,欠下了大笔医疗费用。2013年政府将他家纳为贫困户,并落实了健康扶贫等扶贫政策,全家于2016年实现脱贫。现在儿子、儿媳均找到了稳定工作。
“不能等着干部送小康,脱贫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努力。”陈敬说,“去年5月,通过免费农机技能培训班学习,拿到了“双证”(拖拉机驾驶证、收割机操作证)。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在帮扶干部和村干部支持鼓励下,陈敬联合贫困户周新等5个股东,筹资近200万元组建了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带土地入股”、“带劳动力入社”,有2名有农机驾驶证的贫困户在合作社从事农机作业。该合作社拥有收割机4台、旋耕机2台、插秧机1台、轮拖1台,谷物烘干机2台,运输机械2台、植保机械1台。去年产粮250吨,年经营总收入达200多万元。
在该市,像陈敬一样发起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的贫困户农机学员还有3名。
杨迪吴:把“机”股入进来
在茶山镇大西垅村,杨迪吴正忙着在合作社机房里给收割机、旋耕机保养,满手油泥……
看到我们到来,他十分高兴,连忙停下手中的活:“感谢政府的免费培训。成为机手后,收入比原来打零工翻番了,每月近3000元呢!今年脱贫有把握了。”
杨迪吴,今年53岁,全家3人,妻子患毒症。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政府为他家落实了健康扶贫等政策。
据兴隆农机合作理事长汤道全介绍,该社现有10多名机手,其中8名是流转了土地给合作社的贫困户,杨迪吴就是机手之一。去年,吴迪通过免费农机技能培训,拿到“双证”,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水稻产业班学习,成为了该社的“全能选手”,年收入达到3万多元。
临别时,杨迪吴告诉我们:“合作社对贫困户很关照,去年培训学习期间,同样发了工资;准备今年努力积攒一笔钱,买台农拖,“带机入股”加入兴隆合作社,实现“人”“机”双挣钱……”
炯炯有神的目光,透露出他坚定的自信。和他一样自信的,还有30名在合作社当上农机手的学员。同时,该市去年培训的学员中,有7人购买了小型农机,开展作业服务实现脱贫。
该市农机局负责人介绍,2017年,该市举办贫困户贫困户劳动力农机驾驶培训班两期,179人参加学习。顺利拿到拖拉机驾驶证、收割机操作证的43名贫困户劳动力,个个增收。今年,将继续提供后续帮扶。并择期开办新的培训班,让更多贫困户驾着农机奔富路。
来源:红网
作者:邓立平 陈如生 匡凤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