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斗”在身边丨湘江畔的“北斗守护”!株洲公安以科技注入民生温度

红网时刻新闻9月9日株洲讯(记者 曹缇)“以前巡湘江株洲段,遇上偏僻河段,光靠步行来回就要大半天,有时还会因为树木遮挡、光线不好,错过隐蔽的隐患点。”9月5日,株洲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民警林得成面对记者,回忆起过去湘江流域治理的困境时,语气里满是感慨。而如今,随着“北斗+无人机”“北斗+5G”技术深度融入河域治理,曾经的难题已迎刃而解,一幅科技护河的新图景正在湘江畔徐徐展开。

7cba3bbd67d560e7286d82d532eefa95.jpg

株洲市公安局民警正在介绍北斗技术应用情况。

湘江株洲段全长90公里,其中39.6公里的城区段意义特殊——它不仅是株洲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更是湖南省生态安全屏障的关键一环。自去年第三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落幕以来,株洲公安主动探索科技赋能路径,创新打造“北斗+”河域治理新模式。通过搭建前端数据采集系统、视觉AI识别模型与数据中台,一套“飞行—采集—识别—预警—推送”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正式落地。

“这套系统的核心,就是北斗的高精度定位能力。”林得成指着后台实时更新的监测画面介绍,哪怕是江面上漂泊的一艘小渔船,或是岸边不起眼的一处排污口,无人机都能借助北斗定位精准锁定,同步将坐标、图像等数据回传至平台。更智能的是,系统还会结合公安、水利、海事、渔政等多部门的业务需求,对船只非法作业、非法排污、非法捕捞等行为开展深度学习;一旦捕捉到疑似异常,便自动抓拍取证,并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让执法效率与准确度实现“双提升”。

在实际应用中,株洲公安还秉持“一飞多用”的理念,让每一次无人机巡检都发挥最大价值。“无人机升空后,不只是盯着河域情况,还会同步监测岸边的非法垂钓、危险游泳等行为。”林得成举例说,此前有市民在湘江危险河段下水游泳,无人机发现后,通过挂载的广播器实时喊话劝离,及时避免了安全事故;遇到非法垂钓行为,系统会自动记录下位置与具体行为,为后续执法留存完整、精准的证据链,让违法者无可抵赖。

而“一机多用”带来的警务效能升级,更让科技的价值进一步延伸。目前,这些搭载北斗技术的无人机已与交警部门联动,既能实时分析路面车流密度、通行效率,为交通疏导提供数据支撑,发生交通事故时,还能快速采集现场信息,助力勘查工作高效推进。在重大活动安保现场,无人机依托视图融合功能,为指挥员搭建起可视化调度平台,让警力部署更科学、更精准。“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我们还实现了无人机航线自动规划,能快速构建远程实景三维模型。”林得成透露,目前株洲公安已完成湘江株洲段全域历年60个防汛险情点的实景三维建模,这些模型就像“立体地图”,为汛期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提供了直观且精准的决策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技术的作用不止于河域治理,在低空安全管控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株洲公安以“科技兴警”为导向,构建起“精准感知、高效处置、空地协同”的低空安全治理新模式:在天元区布设8个固定感知设备,覆盖64平方公里区域;沿湘江沿线设置8台无人机机巢,同时配备1台车载移动机巢,形成“固定+移动”的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对低空目标的全方位、无死角探测,哪怕是违规飞行的“黑飞”无人机,也能被精准识别。

截至目前,株洲公安“北斗+”智能监测平台已累计执行任务超4000次,成功识别预警非法排污、非法垂钓等行为300余起,为湘江生态安全筑起了一道“科技防线”。在今年八月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无人机创新应用演练活动中,该项目获得二等奖。而最让林得成和同事们感到自豪的,是今年以来通过无人机与警情联动,成功解救17名投河群众的经历。林得成动情地说:“这17次成功救援让团队深刻体会到,科技不只是冰冷的执法工具,更是能守护生命的‘千里眼’‘顺风耳’,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785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