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中院:从“破冰”到“共情”,解读调解核心技巧

图片

红网时刻新闻9月9日讯(通讯员 李黎)当剑拔弩张的当事人从“拍桌对峙”到“握手言和”,当僵持数月的纠纷在3小时内达成和解,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调解智慧?9月5日下午,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株法有约·先锋开讲”再次开讲。炎陵县人民法院副院长、四级高级法官罗敏以《破冰与共情——民事诉讼调解的“背靠背”与“面对面”交响曲》为题,将自己十余载民事调解经验浓缩为一部“调解秘籍”,用真实案例、实操技巧和温情故事,为全市法院干警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经验分享。

“调解不是‘各打五十大板’,更不是‘和稀泥’,而是用‘共情力’撬动当事人的心防,用‘法治智慧’找到利益平衡点。”罗敏坦言,自己曾遇到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一场车祸悲剧使被害人高位截瘫,被鉴定为一级伤残,医疗费、长期护理费等各项赔偿款百万余元。而年近七旬的被告因背上巨额的赔偿债务又毫无赔偿能力陷入极度痛苦。

“案子判决很好判,事实法律问题几乎没有争议,可一判了之之后呢?若只讲法律,根本解不开案件症结。”罗敏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先将双方分开——“背靠背”时,她对原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被告的心里愧疚,以及本案的执行难度;对被告则轻声说,“主动赔偿才能真正移开压住你人生的这座大山。”当双方情绪平复后,她再“面对面”搭建沟通平台,不仅帮原告争取到合理赔偿款,也化解了积压被告多年的“心债”。

“‘背靠背’是‘破冰’,让当事人敢说真心话;‘面对面’是‘共情’,让双方看到彼此的难处。”罗敏总结道,这种“双轨调解法”的核心,是“先解气,再解法”——用倾听消解对抗,用细节打动人心,最终让法律条文“活”起来。

讲座中,罗敏还结合婚姻家庭、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等典型案例,拆解了基层法官最关心的“调解痛点”:如何应对当事人的情绪发泄?如何平衡法律规定与乡土人情?如何让“死磕到底”的双方主动让步?她现场分享了5个“拿来就能用”的实操技巧:“背靠背”调解法、“第三人”介入法、“冷处理”调解法、“财产保全”法、心理学方法。

参训干警纷纷表示,这次的分享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调解是平衡情与法的艺术,更是一种责任,也让他们在之后的实践中更有信心、有方法地去传递司法的温度与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李黎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3/91/1526838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