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已成为广泛存在的眼表健康问题,尤其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紧密相关。据研究,MGD是引发干眼症的主要因素之一,占比超过八成。
睑板腺:眼睛的“天然润滑剂”生产者
睑板腺隐匿于上下眼睑边缘,是分泌“睑酯”油脂的关键腺体。这些油脂在人体眨眼时均匀分布于泪液表层,形成一层保护膜,可有效防止泪液过快蒸发,保障眼球表面的持续湿润与舒适。
受现代生活方式影响,如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保持眼部化妆习惯,或伴随年龄增长等,均可能导致睑板腺内油脂性质改变——由液态逐渐变为粘稠甚至固态,进而阻塞腺管,最终引发蒸发过强型干眼症。
热脉动技术:针对MGD的物理治疗手段
热脉动技术是一种创新的MGD物理治疗方法,其核心在于同时运用可控加热与脉冲压力,实现睑板腺内油脂的融化与排出,帮助恢复睑板腺的正常功能。
1. 治疗流程
准备阶段:患者取仰卧位平躺于眼科专用诊疗床,医师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为患者佩戴一次性睑缘治疗适配器,以确保治疗界面的生物安全性。
治疗实施(全程约12分钟):治疗全程自动化进行,患者保持身心放松即可。
加热环节:治疗器内侧向眼睑内侧施加约42.5℃的恒定温热,可在安全范围内有效融化凝固的油脂。
脉冲压力环节:与此同时,治疗器外侧对眼睑外部施加轻柔脉冲压力,促进已融化的油脂排出。
患者感受:治疗期间,患者会感受到眼睑的温热感与规律的轻柔按压,无明显疼痛感;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视线模糊,经休息后即可恢复。
2. 技术特点
临床观察显示,采用内加热与脉冲压力协同作用的物理治疗方式,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症的干预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 作用机制:通过“内加热+外脉冲”的协同技术,可辅助软化睑板腺内堵塞物,并促进堵塞物排出。
2. 安全性特征:治疗系统依托闭环控制技术,将治疗温度稳定在特定数值范围内,可降低因操作参数异常导致的组织损伤风险。
3. 持续性:单次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睑板腺分泌质量指数会有所提升;临床随访数据显示,该技术疗效维持中位数达6个月至1年,具体持续时间需结合患者个体代谢特征及日常眼部护理情况综合评估。
4. 操作效率:单次治疗时长约12分钟,且支持双眼同步进行。
适用人群与考量因素
热脉动技术主要适用于由MGD引起的蒸发过强型干眼症患者,尤其针对长期依赖人工泪液但症状较重且经过常规护理改善有限的患者。
需注意的是,对于以泪液分泌不足为主要成因的缺水型干眼症患者,该技术并非适用方案,需进一步探索其他治疗计划。因此,患者在接受热脉动治疗前,应先完成干眼诊断,由专业医生评估是否符合治疗条件。
治疗后护理与日常习惯调整
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能经历短暂的干涩症状波动,这是腺体功能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为促进眼部状态稳定、维持治疗改善效果,医生通常建议患者持续保持良好用眼习惯,包括定期进行眼部热敷、做好眼睑清洁、增加眨眼频率及减少连续用眼时间等。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提醒,热脉动技术属于MGD型干眼症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临床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但具体适用性仍需由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专业评估。
来源:红网
作者:刘敏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