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长时间紧盯电脑,睡前刷手机,长期佩戴隐形眼镜……如今,不少人的眼睛早已不堪重负。当眼睛出现干、痒、痛等症状时,或许不仅是疲劳,可能是泪液在“罢工”。
屏幕时代,眼睛“水分”告急
电子信息化的当下,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眼睛便开启了“全天无休”的工作模式。早高峰刷短视频,工作时凝视电脑屏幕,深夜还追剧……当眼睛出现干涩、发痒或有异物感时,这可能是眼睛在发出“干眼”的警示信号。
研究表明,若每天盯着屏幕超过10小时,眨眼次数会从正常的每分钟15 - 20次骤降至5 - 7次,泪液蒸发速度加快3倍。眼表微环境失衡,会导致眼睛出现灼烧感、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数据显示,我国干眼症发病率达21% - 30%,视频终端使用者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可见许多人的眼睛正被屏幕“偷走水分”。
干眼症现状与危害
根据《中国干眼专家共识(2020年)》,我国干眼症患者已超过3.6亿。[1] 起初,该病常被忽视,直至病情加重。严重的干眼症患者往往会伴随抑郁和焦虑等系列心理问题。研究显示,干眼相关焦虑发病率为39% - 63.3%,干眼相关抑郁发病率为25% - 53.7%。这意味着,几乎每4个干眼患者中,就至少有1人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干眼症常见诱因
1.生活习惯
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佩戴隐形眼镜、使用眼部化妆品等,都可能成为干眼症的诱因。
2.环境因素
烟雾、紫外线、空气污染、高温、空调、干燥等环境,会加速泪液蒸发,增加干眼症的发病概率。
3.药物因素
部分药物会使泪液分泌减少,如抗抑郁药物、抗过敏药物、利尿剂、降血压药物、麻醉剂等。不当使用眼药水也可能改变眼表微环境,从而诱发或加重干眼症。
4.病理因素
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哮喘、白内障、青光眼等,与干眼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
5.蠕形螨感染
蠕形螨寄生在睑板腺及睫毛毛囊内,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和虫体若不能及时排出,会堵塞睑板腺,引起睑脂变性、腺体细胞和导管细胞过度角化,造成睑板腺结构损伤和功能破坏,进而引发睑板腺堵塞及眼表炎症,导致干眼症。
干眼症类型与症状
根据缺乏成分的不同,干眼症可分为五种类型:
1.水液缺乏型:泪腺分泌不足,如干燥综合征患者易出现此类情况。
2.脂质异常型: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油膜”缺失。
3.黏蛋白异常型:杯状细胞受损,常见于化学烧伤患者。
4.泪液动力学异常型:眨眼不足或眼睑闭合不全引发。
5.混合型:两种及以上因素叠加,在临床中较为常见。
干眼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总体上会有眼干、眼痒、刺痛、烧灼感、异物感、眼红、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视疲劳、视力波动或下降等感受。
分型诊疗是关键
对于干眼症,一个常见误区是认为眼睛“缺水”,许多人会自行购买眼药水治疗。部分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擅自使用可能对眼表造成伤害。正确的治疗方法如下:
1.常规治疗
停戴隐形眼镜、停用不必要的药物、改善睡眠、控制过敏性结膜炎等。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
3.物理治疗
SPA基础养护:针对轻度干眼患者,通过物理热敷溶解睑脂,清洁睑缘,并辅助人工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疏通睑板腺。
OPT强脉冲光治疗:针对轻中重度干眼患者,以强脉冲光为核心,结合雾化熏蒸、睑板腺按摩、冷敷的综合诊疗方案。通过光子能量穿透表皮加热睑板腺,促进睑脂软化和排出,疏通睑板腺腺管,缓解干眼症状;同时封闭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消除炎症;并杀灭螨虫。
LipiFlow热脉动治疗: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新型治疗手段。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仪可对上下睑板腺同步加热,并恒温维持于42.5℃,有效融化堵塞的睑脂。同时,仪器通过不同模式的脉动压力对睑板腺进行挤压,促进溶解的睑脂排出。该治疗采用眼睑内部加热与外部按摩相结合的方式,每次治疗流程仅需12分钟,即可显著改善多数睑板腺阻塞型患者的功能障碍。
睑缘深度清洁:针对蠕形螨性睑缘炎人群,通过电动海绵刷头高速旋转,配合专用眼睑清洁棉片,直击眼睑病原微生物;清除眼睑和睫毛根部的分泌物、痂皮、油脂等,保持眼部清洁卫生,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眼表及角膜专科提醒,日常生活中应主动为眼睛减负。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通过眨眼促进泪液分泌,保持周围环境湿度,进行按摩和热敷放松眼部,注意用眼卫生,均衡饮食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预防干眼症。如果持续出现眼睛发红、疼痛或疲劳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来源:红网
作者:段健鹏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