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9日讯(通讯员 易鸣 唐挽澜)为持续推进区域融合教育实践,拓宽特殊需要学生成长成才路径,10月28日,株洲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组织专业团队赴渌口区,开展融合教育专项巡回指导。指导团队先后走进湖塘小学、杨得志红军学校,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现场答疑等方式,助力两校提升融合教育质量、拓展中职衔接路径,推动区域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指导团队首先来到湖塘小学,实地考察资源教室功能布局、特教班级建设及日常教学开展情况。据了解,该校现有4个教学班,其中特教班3个,共有特殊需要学生22名,专任特教教师12人,正逐步构建“以特教为主体、普教为补充”的融合办学模式。
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株洲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办公室主任、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王金花围绕孤独症学生核心教育需求,系统介绍了结构化教学方法、沟通辅具及专用教学具的使用策略,重点阐释“强化物一览表”在课堂管理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解析,推动特教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
指导团队建议,学校应进一步依托市级专业平台,完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跟踪机制,鼓励教师以“教育小故事”记录学生成长,提炼符合校情的“教学小妙招”,切实提升融合教育实施成效。
在杨得志红军学校,校长何鹊平向指导团队介绍了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红军小学的办学特色、发展现状及融合教育推进情况。该校现有学生900余人,其中随班就读特殊需要学生13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与包容的校园氛围为融合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结合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在中职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王金花重点分享了听障学生高考升学、职业技能培养及就业安置的有效路径,强调融合教育应着眼学生长远发展,提前规划与职业教育的衔接,为特殊需要学生拓展多元化成长通道。
何鹊平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指导为契机,系统开展家长沙龙、家校沟通培训等活动,完善家校协同机制,凝聚特殊需要学生成长合力。
此次巡回指导精准对接了渌口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发展需求,既总结了湖塘小学在特教资源整合、办学模式转型方面的有益探索,也肯定了杨得志红军学校在文化融合与家校协同方面的实践成果,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与专业共建。
下一步,株洲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将持续优化“分区域、点对点”常态化指导机制,围绕融合教育师资能力提升、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中职衔接路径拓展等重点任务,推动形成“资源共享、校际联动、普特融合”的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切实保障每一位特殊需要学生享有公平而优质的教育。
来源:红网
作者:易鸣 唐挽澜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