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7日讯(通讯员 柳焱 周芝萍)在高校的人才培养图谱上,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存在:既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管家”,也是思想成长的“向导”,更是青春迷茫时的“灯塔”。他们,就是高校辅导员。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这支“青春领航员”队伍的价值引领功能从“纸面”走向“地面”,从“文件”化为“温度”?近日,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一场专题培训,试图给出它的答案。
学校特邀湖南工业大学教授李正军,以“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能力提升的三重维度”为主题,为全校辅导员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智慧的“思想充电”。
这并非一次简单业务培训,而是一次关于育人本质的深层叩问与能力再造。传统的辅导员工作,常与“事务性”“管理型”等标签捆绑。然而,随着“Z世代”成为校园主体,简单的管理与说教已显乏力。“辅导员工作的核心引擎,必须从‘事务处理’升级为‘价值赋能’。”李正军在培训开篇便直指关键。培训从“科学内涵——从‘知’其所以然开始”“生成逻辑——在时代坐标中找准支点”“实践进路——解锁‘引领’的N种可能”三个维度系统解构了这场“引擎升级”的路径。
一场培训的能量终究有限,如何让其效应持续发酵?株洲师专正致力于将培训的“一时触动”转化为队伍建设的“长期动能”。
“我们正构建一个‘选、育、管、用、研’五位一体的辅导员发展生态系统。”株洲师专学工处长介绍。具体而言,在“选”上,更加注重辅导员的理论素养、人文情怀与创新潜能,而非仅考察管理能力。在“育”上,此次培训仅是年度赋能计划的一环,后续将建立“辅导员工作坊”,推行“导师制”,让资深辅导员与新人结对,实现经验的传承与创新的碰撞。在“管”上,正探索制定“辅导员工作职责清单与正面负面清单”,让权责更清晰,考核更科学。在“用”上,学校将辅导员视为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建立优中选优的晋升通道,并设立校级“最美辅导员”等荣誉体系,增强职业荣誉感。在“研”上,鼓励辅导员将工作中的痛点、难点转化为研究课题,推动“实践者”向“实践型学者”转变,用研究成果反哺工作实践。
株洲师专的这场培训探索,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打开新思路。它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最好的价值引领,从来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一场师生同行的双向奔赴——需要深刻的理解奠基,需要真诚的关怀升温,更需要一份真诚的“合伙人”心态。在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今天,高校辅导员被时代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定盘星”、情感上的“避风港”和成长路上的“规划师”。
当每一位辅导员成功转型为有理论功底、有实践智慧、有共情能力、有创新精神的“赋能型”导师,他们便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而真正成为链接学生与美好未来的“超级链接”。这支队伍的成长,关乎一校之风气,更关乎一代青年之精神面貌。株洲师专的这一步探索,其价值正在于此。
来源:红网
作者:柳焱 周芝萍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