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5日讯(通讯员 唐睦)春染群山绿意浓,粽叶飘香产业兴。3月24日,在炎陵县十都镇新龙村粽叶种植基地,层层叠叠的翠绿粽叶随风轻舞,村民穿梭其间采收鲜叶。这个曾经因山地多、耕地少而发展受限的村庄,如今通过"小粽叶大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成功转化,谱写出乡村振兴的鲜活篇章。
炎陵县十都镇新龙村粽叶种植基地。
新龙村曾长期面临“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发展困境,村民收入主要依赖外出务工及林业产业。村支两委经调研发现,当地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粽叶生长,且粽叶种植成本低、管理简单,一次栽种可多年采收,经济效益显著。村里通过整合闲置土地资源,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粽叶。目前,全村种植面积已达150亩,昔日的荒山荒地披上“绿装”,成为增收的“绿色银行”。
为提升粽叶品质与产量,新龙村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通过“夜校培训”“专家驻村”等方式,开展种植管护、病虫害防治等培训,惠及村民千余人次。同时,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并建设冷库延长保鲜期,确保粽叶品质稳定。村民王大姐感慨:“以前自家种粽叶总怕卖不掉,现在有合作社兜底收购,价格还比过去高了两三倍!”。
据统计,新龙村粽叶每亩产值达0.5万元,年综合产值突破75万元,户均增收1.5万元,村民通过种植粽叶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张叔算起经济账:“我家种了4亩粽叶,一年收入2万多,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强!”此外,合作社还吸纳老年劳动力参与管护、采摘,日均工资超百元,实现“家门口就业”。十都镇新龙村的粽叶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生动答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下一步,十都镇将推动粽叶向深加工与文旅融合延伸,建设现代化加工厂,通过分级包装、品牌化销售,让产业链更长、效益更高;打造“粽叶文化节”,推出粽叶美食、采摘体验等项目,吸引游客,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增收。
来源:红网
作者:唐睦
编辑:龙琦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