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龙琦 通讯员 吴婷 谭湘拓 肖方仕 株洲报道
蛇年正月初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十都镇,伴随一阵紧密的锣鼓声,一条6米多长的布龙一跃而起,炎陵“三人龙”出动了。
炎陵三人龙。 摄影 赵劲
3个舞龙师傅,5个乐师,邻里乡亲,一行几十人,围着象征福禄寿喜的布龙,伴着喧天锣鼓声、唢呐声,一路笑着、闹着。
扭绕,穿梭,翻转,钻窜,舞龙师傅踩着龙乐节点,一挪一闪,一旋一跃,于是飞龙劲舞,虎虎生风。
此时,舞龙不停,鞭炮就不停,鞭炮声中,一户接着一户“接龙”,乡亲们一路跟随,边看三人龙表演,边互道新年祝福。
震天的锣鼓、精湛的表演给当地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引来当地及周边数千群众围观。
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的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崇拜的图腾。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文化的诞生和演变是炎帝农耕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尤其是全国唯一、世界独特的炎陵“三人龙”更是龙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几千年来,位于罗霄山脉五百里井冈腹地的炎陵,由农耕文化所产生的炎陵“三人龙”,它是炎帝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的炎帝时期,炎帝组织黎民百姓,夜间三五成群在田埂,举着艾草火把驱虫禳灾,发展到后来的佳节吉庆、民间娱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炎陵“三人龙”。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炎陵三人龙代表性传承人张志龙介绍,炎陵“三人龙”有很多表演和竞技形式,主要有白天表演的“三人布龙”和夜间表演的“三人火星龙”等。这一炎陵独特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了舞蹈、音乐与竞技的特征,具有鲜明的地方民间艺术特色和实用性、艺术观赏性。
在神农祭典、时令节庆、寿丧嫁娶、乔迁新居等活动中,常有三人龙的表演和助兴。张志龙表示,因为自己从小看父亲表演三人龙,12岁时便正式开始拜师学习。如今虽已70岁高龄,一手扎龙、补龙、舞龙的手艺远近闻名,教导出来的弟子已超千人。
“因为三人龙的表演能使场面特别热烈欢快,加上锣鼓、唢呐的伴奏和爆竹礼花的助兴,更显得色彩缤纷,红红火火,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张志龙说道。
时至今日,炎陵“三人龙”已先后获得了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舞龙一等奖;湖南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舞龙银奖;湖南省农民运动会舞龙银奖等。中央电视台五频道《早安中国》栏目对炎陵“三人龙”作了专题报道,并将炎陵“三人火星龙”的表演作为栏目的片头;2006年,炎陵“三人龙”受邀参加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展演活动。2007年6月,“炎陵三人龙”被确认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来源:红网
作者:龙琦 吴婷 谭湘拓 肖方仕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