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26日讯(通讯员 刘卫红)日前,经攸县住建局和渌田镇人民政府共同申请,渌田镇“大夫第”获批成为历史建筑,这也是攸县首个历史建筑。
“大夫第”是古代文职官员的私宅,也是身份与荣耀的象征。位于渌田镇渌田村的“大夫第”,为明朝万历年间官员蔡槐庭的故居。“大夫第”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全部由榫卯整合,虽然有部分破损,但厅堂保存完整,墙体、天井与栋梁仍维持原本的构造与质地,建筑的细节之处也彰显了这座建筑主人的显赫身份。
“这个建筑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很简单,是用木材、青砖、石头建造的。八个柱子承重。柱子的石座有雕花,栋梁有雕梁画栋。”攸县渌田镇渌田村村民蔡道顺说。
蔡槐庭为官清廉,不畏恶势强权,断案公正,爱民如子,故有“包公再世,海瑞重现”之赞誉。因此,蔡槐庭的故居也被万历皇帝御封为“大夫第”。“大夫第”建于400余年前,蔡槐庭告老还乡后与家眷居住于此。
“大夫第”建成以来,历经了数次修葺,均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村民怀着对先辈的敬重和对古建筑的珍视,让这座承载着家庭记忆与荣耀的“大夫第”的风貌得以延续。
攸县渌田镇渌田村村民蔡道顺:“自我懂事起,这个房子修了好几次,东边两个栋换掉了,上面的挂瓦条、瓦换完了。修都是老百姓自己捐钱,因为这是个古建筑,要让子孙后代相传下去。”
近日,经攸县人民政府批准,“大夫第”成为了历史建筑。“大夫第”的历史价值得到了官方认证,也为后续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不单单是建筑遗产,而且是很好的文化遗产。我们渌田镇下一步对于‘大夫第’,首先是进行保护修缮,让蔡槐庭的廉政形象、廉政文化进一步生根发芽,推动渌田镇的旅游和廉政文化的建设上一个新台阶。”渌田镇党委委员陈新辉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卫红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