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颜洪 通讯员 邓碧丹 胡贝贝
用民生“温度”标注幸福“刻度”。2024年,株洲市民政局以持续擦亮“精准、专业、品牌、幸福”株洲民政品牌为目标,按照株洲“幸福”民政“1+3+2”工作思路,以“十大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老有康养”“幼有关爱”“弱有众扶”三项重点工作,在“建设幸福株洲”中彰显了作为和担当。
解民忧 织牢民生保障网
过去一年,株洲市民政系统提前完成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市级指导标准提高到700元/月;全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不低于6263元/年,完成率为108%。
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150元,集中养育孤儿提高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600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散居孤儿标准同等保障。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均提高至每人每月不低于90元。推进长者餐厅和居家适老化改造。株洲市40家“幸福食光”长者餐厅和3055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于2024年10月全面完成。
株洲市第一老年养护院房间设置。
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推进株洲市第一老年养护院项目建设,用7天时间,完成待拆房屋拆迁清表工作;用30天时间,项目主体扫尾工程达到交付装修条件的要求;用3个月时间,完成公益部分(一期)装修工作,于2024年6月底顺利投入运营,填补了株洲市本级综合型社会福利机构的空白,现正在开展市场化运营部分(二期)招商引资工作。
创新品牌 社会服务不断提升
2024年,株洲民政系统坚持创新思维,以精准施策确保民生底线不留死角。
小湖塘社区居家养老一体化中心长者餐厅。
创新实践社会救助优秀案例。天元区社会救助“链式服务”创新案例,探索实施“政府救助+志愿服务+慈善帮扶”一体化的“链式服务”,全面推行低收入对象“一户一条救助链”模式,被民政部评为2023年度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是全省唯一一个。
持续擦亮“株洲安养”服务品牌。围绕打造“幸福食光”长者餐厅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办好老年人幸福“食”事,助力可感可及,得到湖南省实施民生可感工作专班肯定。建成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个,提质升级乡镇公办养老机构20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关爱“一老一小”方面,开展“幸福布谷来敲门”关爱“一老一小”项目,充分协调和调动基层志愿者、爱心慈善资源、联动街道社区力量,依托“社工+志愿者”服务,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目前,该项目共计资金投入超过50万元,其中链接资金8.25万元,为服务对象开展“一对一”有针对性的定制服务,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聚社会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这一年,在激活乡村治理力量方面,株洲市民政局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服务。
打造“红满株洲·牵手计划”品牌,在全市孵化“株洲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基地”9个,133家社会组织与村(社区)签订“村社共建意向书”,促进当地农产品销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为670余名困难群众送去爱心物资,总额达13万余元,获得了省民政厅的肯定。
“株洲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创新实践基地”在炎陵县密花村揭牌。
深入推进“乡村著名行动”。统筹谋划区划设置,积极推动渌口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事项纳入全省2025年行政区划调整安排方案,目前已经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倾力打造“株洲地名”品牌。参考人大政协部分代表意见,出台《株洲市地名设置规范(试行)》,结合“乡村著名行动”,打造以“民政logo+株洲地名”的“株洲地名”品牌,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乡村道路命名1052条,采集助农惠农兴趣点989个。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市民政局将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两大战略”“三大方向”“四大体系”“五大重点”,在“老、小、弱”上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民政工作水平,强化民政服务质量,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颜洪 邓碧丹 胡贝贝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