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通讯员 张思思)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藏着千万家庭的日常期盼。近年来,荷塘区妇联锚定家庭痛点,以“她空间”为基层治理品牌抓手,尤其通过周末不断档的亲子活动,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既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她动能”,也解锁了家庭互动的“新场景”,成为全区群众交口称赞的“幸福阵地”。
建强“她空间”品牌:让基层治理有阵地、有温度
“以前想找个地方带娃、跟邻里聊育儿经都难,现在‘她空间’就在小区里,比自家客厅还方便!”在桂花街道赵家冲社区 “她空间”,居民孟女士的感慨道出了品牌建设的初心。荷塘区妇联深知,基层治理不能“悬在空中”,必须有看得见、用得上的实体阵地——这正是“她空间”品牌的核心逻辑。
摒弃“大而全”的传统模式,“她空间”坚持“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实”:依托小区党群服务中心或小区内的社区服务用房打造23个“她空间”站点,每个站点虽仅百余平方米,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有亲子课堂区、绘本阅读角,也有心理疏导室,让居民下楼就能找到“专属空间”。
“她空间”不是妇联的“独角戏”,而是多方联动的“大合唱”。区妇联牵头整合资源:链接株洲籍画家、艺术家开展艺术探索;联合心理咨询师协会开展心理团辅、情感疏导、一对一咨询服务;联动绘本馆引入志愿者,每月开展“亲子阅读指导”;联动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家庭教育服务。截至目前,已有100余名专业人士加入“她空间”服务团队,累计开展各类亲子课堂1400多场,女性心理团辅80余场,家庭教育课堂229场,家庭亲子活动30余场,覆盖居民6万余人次,共接到咨询387例,全部开展建档指导和跟踪回访,挽救有自杀倾向的妇女3人,濒临破裂的家庭6个,有极端行为倾向的青少年7人。
“我们的服务不是‘我有什么送什么’,而是‘群众要什么给什么’。”区妇联负责人介绍,每个“她空间”建设前,都会通过入户走访、座谈等方式收集需求,再“量身定制”服务清单。比如针对双职工家庭“放学后、假期孩子无人管”的问题,“她空间”推出“托管服务”;针对老年人带娃的“代际育儿矛盾”,开设“隔代教育沙龙”。精准对接需求,让“她空间”真正成为“家庭的贴心人”。
做优周末亲子活动:让家庭互动“不断档、有新意”
“周末带娃去哪儿?”曾是许多荷塘区家长的难题。如今,“她空间”周末亲子活动成了“香饽饽”——每场活动报名通道一开启,往往几分钟内就被“秒空”,不少家庭甚至提前几天“蹲点”等待。这背后,是“她空间”对亲子活动“持续性、创新性”的深耕。
摒弃简单陪玩的模式,“她空间”的亲子活动始终围绕“成长”做文章。“国风体验”“艺术探索”“自然观察”“科学实验课堂”“非遗亲子手作”“blanck拾音会”等等,去年至今,“她空间”亲子活动已开展53场,覆盖家庭2000余户。
“以前带娃参加活动,总觉得是‘任务’,现在每次都盼着周末!”居民尹女士的话,源于“她空间”对“参与感”的重视。活动设计上,注重“家长孩子同参与、共成长”:比如“亲子读书会”,不仅孩子读绘本,家长也要分享“育儿故事”;“家庭运动会” 设置“两人三足”“接力运球”等项目,输赢不重要,重点是亲子协作的快乐。更贴心的是,活动结束后,“她空间”会收集家长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比如有家长反映“希望增加非遗活动”,很快就推出了“非遗手工课”,场场爆满。
“周末不断档”不是口号,而是制度保障。区妇联制定《“她空间”亲子活动排班表》,除每个阵地每周开展的常态化公益课堂和亲子服务外,还提前在公众号预告区级活动,确保“家长早知道、时间好安排”;同时建立“志愿者轮值制度”,每个站点有5-8名固定志愿者,负责活动组织、场地维护,避免“活动靠临时凑、服务没保障”。如今,“周末去‘她空间’”已成为荷塘区不少家庭的固定安排。
品牌效应显成效:基层治理有了“新抓手”
“她空间”的实践,不仅让家庭服务更贴心,更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一方面,通过“她空间”的平台,妇联收集到家庭矛盾调解、小区环境改善等意见建议30余条,推动解决问题28个,实现“家庭小事不出社区”;另一方面,公益课堂和亲子活动中涌现出的“热心家长”,不少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活动组织、文明创建等工作,形成“服务家庭—家庭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
从“建阵地”到“活服务”,从“聚人气”到“促治理”,荷塘区妇联“她空间”的经验证明:基层治理品牌不必“高大上”,只要紧扣群众需求,把“小事”做细、把“服务”做久,就能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为家庭幸福、社区和谐写下生动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张思思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