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走进株洲市石峰区井龙街道新民社区的芙蓉丽景小区,路面平整、停车有序、电动车充电棚崭新明亮。这个曾因无物业、资金少而“老态尽显”的小区,如今焕发着勃勃生机。变化从何而来?答案就在“共建共治共享”六个字里。
在田心轨道交通产业社区的治理实践中,新民社区正探索一条新路:以党建引领,把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拧成一股绳,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解,让“产城人”真正融合在一起。
芙蓉丽景小区。
“自治合伙人”:居民的事,大家一起来办
芙蓉丽景小区有8栋楼,最早的一栋建于1990年,多年来靠居民自治维持运转。每月每户25元的卫生费,勉强够支付垃圾清运和水泵维护,面对路面破损、停车混乱、充电难等问题,居民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转机出现在2024年12月。随着田心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小区被纳入改造范围。社区网格员全程参与协调,业委会积极组织居民议事,路面硬化了,停车位划好了,电动车棚也建了起来,硬件短板逐步补齐。
小区内的充电棚。
但社区干部明白,环境要长久美,关键在“人治”。为此,今年6月,新民社区在原有“社区合伙人”机制基础上,创新推出“自治合伙人”模式,并在芙蓉丽景小区率先试点。小区党支部作为“合伙人”代表,牵头建立“需求—资源—落实”三张清单,把居民的“烦心事”变成“任务单”,再由多方力量协同解决。
芙蓉丽景小区“自治合伙人”授牌。
今年8月,小区后门门架锈蚀断裂,存在安全隐患。党支部书记胡益友第一时间上报社区,结对的“社区合伙人”——湖南添晓科技有限公司迅速响应,派出专业焊工,与社区工作人员、小区志愿者一起,不到半小时就完成加固修复。锈迹斑斑的铁门重新挺立,居民们纷纷点赞:“有事找‘合伙人’,真管用!”
修缮铁门。
“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当家人’。”胡益友感慨。如今,从清理楼道杂物到维护公共设施,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小区自己管”。
企地共建:从“邻居”变“家人”
在田心,企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按照《田心轨道交通产业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方案(2025-2027年)》部署,新民社区积极推动“企地共建”,让辖区企业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今年7月,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安技环保与公共事业部主动对接,与芙蓉丽景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接下来,双方将联合开展消防设施检查、线路安全排查、绿化养护等行动,把企业的专业力量引入社区治理。
干净有序的小区环境。
不止于此,新民社区邮电部小区与中车时代电气机关第三党支部结对后,小区安防系统全面升级,新增改造摄像头7处,监控实现全覆盖,道闸系统也完成智能化改造,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
从“各扫门前雪”到“共下一盘棋”,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正携手绘就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如今在新民社区,无论是小区日常管护,还是节日里的各类群众活动,都能看到多方力量协同的身影。
“产城人”融合,不止于产业聚集,更在于人心相连。新民社区用一次次“微行动”证明:只要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资源聚起来,老小区也能走出一条新路,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产业社区建设中最温暖的参与者和最直接的受益者。
来源:株洲市石峰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颜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