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18日讯(通讯员 宗倩)在石峰区田心街道田心社区,有这样一位76岁的老人——孙利球。她不是医生,却照顾着92岁高龄的孤寡老人;她不是亲人,却被唤作“世上第一好的人”。九年来,她用脚步丈量温情的距离,用一颗滚烫的心,将素不相识的谢尔珍奶奶当作亲姊妹般悉心照料。
9月16日一大早,孙利球便从家中出发,提着保温桶,搭上公交车,来到医院看望谢尔珍。桶里是她起床就做好的肉饼蒸蛋。“谢奶奶不爱吃素菜,就喜欢荤的,但年纪大了得营养均衡。”自2015年第一次作为志愿者走进谢尔珍家打扫卫生起,这份牵挂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每月一次到隔天必访,电话那头只要一声“小孙”,她便立刻放下手中一切赶去。
谢尔珍今年92岁,无儿无女,靠低保和捡废品维生。丈夫早逝后,她独自生活在田心社区的老房子里,直到2023年下半年经社区申请搬至荷花家园廉租房。距离远了,孙利球更加担心老人能否照顾好自己。隔天就来看望一次,陪她说说话、打扫卫生,将家里各个小物件归置妥当。更令人动容的是,老人不会使用家电,孙利球每次上门就要教她一次:“这是洗衣机,按这个红键启动”“要看电视就按遥控的这个键”……一字一句,都是细致与深情。
“她手机里存了好几个志愿者号码,可每次只打给我。”在谢奶奶心里,这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妹妹”,早已胜似亲人。因为谢奶奶经常在外捡废品,孙利球下雨天怕她淋雨,天热时担心她中暑,总要千叮咛万嘱咐。而作为已经76岁高龄的孙利球,本应是受人照顾的年龄,也依然坚持奔波。这次谢奶奶突发不适,她二话不说就带着老人赶往医院,在病房里整整陪护二十余天,带饭、擦身、喂食,甚至亲手处理排泄物。“这就是我的亲人。”谢奶奶拉着孙利球的手反复念叨。
这份无私的付出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愧疚。今年8月底,孙女本要带她去天津旅游,女婿出差归来想吃她做的饭,可因谢奶奶住院,她只能退票、让爱人代劳买菜。“家人一直支持我,可我对不起老伴……”谈及此处,这位坚强的老人落下泪水。她的丈夫患有心梗,需要照顾,但她常常缺席。可问及是否后悔,她摇头:“我是个孤儿,国家养大了我,现在我只是把恩情还回去。”
孙利球的善行不止于一人一家。她是社区出了名的“热心肠”,谁家需要帮忙,她都愿意主动搭把手。她热心公益已十余年,平均每年参与志愿服务1000多个小时。在她的影响下,女儿加入志愿队伍,孙女暑期免费教社区孩子书法,三代人接力传递温暖。
1984年,孙利球从长沙调至田心粮店,曾一人身兼数职,深夜磨面、白天售货,因敬业奉献获评湖南省、株洲市劳动模范,如今虽已退休多年,那份责任与担当从未褪色。她说:“活着一天,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2024年,孙利球还获评了“株洲好人”。
秋阳洒进病房,孙利球正扶着谢奶奶慢慢散步。两个白发苍苍的身影依偎前行,像极了一对亲姐妹。没有血缘,却有最深的牵挂;并非亲属,却书写着最动人的人间真情。在这座城市的一隅,一位普通老人以平凡之躯,点亮了爱的灯塔,照亮了岁月,也温暖了人心。
来源:红网
作者:宗倩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