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31日讯(通讯员 李俊熙)家底不清,万事难兴。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集体经济是村民共同的“钱袋子”,管好用好这笔钱,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现实中,村民小组财务存在账目混乱、随意支付、挪用公款、公款私存等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账村管”就是在保持组级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受益权、处置权“五权”和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三资”监管提级村级管理,推进组级财务制度化、规范化,打通集体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
2023年来,茶陵县云阳街道纪工委查处了两起违规占用、挪用组集体资金案件。为了有效防控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云阳街道以案促改,在全县范围内率先推行“组账村管”改革试点工作,经过广泛的调研摸底后,云阳街道党工委确定东山坝村作为试点村,通过“宣传发动+公户统管+清账理财+收支联审”四剂猛药,根治组级资金监管痼疾,为茶陵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树起新标杆。
宣传发动凝共识,解开思想“千千结”
改革伊始,部分村民存在疑虑,担心“组账村管”会削弱村民小组自主权和增加程序繁琐度。
云阳街道党工委看菜下单、精准施策,组织办点领导干部、村两委干部组成宣讲团,深入各村民小组召开屋场会、座谈会,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利弊对比,以大白话、乡里音耐心细致讲解“组账村管”的核心是“服务监管并重”,旨在“管住乱、管出清、管得明”,而非剥夺小组权益。
同时,利用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宣传册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改革意义、操作流程和监督机制,确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多轮次、多角度的宣传发动,逐步打消了各方顾虑,凝聚起“改革利集体、规范惠民生”的广泛共识,为改革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公户统管筑根基,扎紧资金“安全阀”
针对以往组级资金存入组出纳私人账户分散管理、易被挪用私存的痛点,改革的核心举措是实行“公户统管”。
街道指导东山坝村在银行统一开设“组级资金代管专户”,撤销各小组原有的私人账户或存折。各小组集体经济收入,如土地租金、集体资产收益、上级补助等一律直接缴存至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账户开设和资金流向。
同时,建立规范的电子记账系统,由村会计(报账员)统一负责组级账务的登记、核算和管理,确保每一笔资金变动有迹可循、有账可查。这一举措彻底改变了“钱在个人口袋、账在组长抽屉”的混乱局面,从源头上为集体资金构筑了“保险箱”。
清账理财明家底,厘清历史“糊涂账”
历史遗留的账目不清、债权债务混乱是阻碍改革的关键症结。云阳街道组织专业力量,协助东山坝村对所有村民小组的财务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账理财”行动。
聘请第三方财务机构并抽调街道财政、纪检骨干,对各小组历年账目、合同协议、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核查、登记造册。重点清理核实资产资源存量、债权债务余额、未入账收入支出等。对核查出的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尊重历史的原则,分类制定处理方案,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进行决议和张榜公示,做到“账清、财清、物清、债权债务清”。此次“清账”不仅摸清了各小组真实“家底”,化解了历史矛盾,也为后续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准确的“起跑线”,真正实现了“阳光”下的明白账。
收支联审强监督,把牢支出“审批关”
为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高效,云阳街道构建“村民小组集体决策+村级审核+第三方审核记账+财政日常监管+纪委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具体表现为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小组的每一笔支出,无论金额大小,由各村民小组上报财务收支凭证,经村书记、村监督委员会、村报账员审核后,实行统一记账和集中核算。村委会和第三方公司负责本辖区内村民小组财务管理工作,保持以组为单位的基本核算模式并定期公开账务情况,村民小组财务管理工作接受村、街道业务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所有收支明细、审批流程和原始凭证定期在村务公开栏和各小组显眼位置进行公示,广泛接受全体村民监督,确保每一分集体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花得明明白白。
“以前一些村民小组账大多是本烂账、糊涂账,组干部挪用集体资金的事时有发生,如今把组账纳入村管,并且定期对资金使用、结余情况进行公示,有哪些收入、用在哪些地方,大家都看得懂,比之前明白多了。”在谈到正在试行的“组账村管”后,东山坝村的村民纷纷夸起现在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来源:红网
作者:李俊熙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