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科普丨黑暗中刷屏 你的眼睛正在经历什么?

刷视频、追小说、逛直播间,睡前“放松三件套”,是忙碌一天后难得的惬意时光。然而,这个看似平常的习惯,实则暗藏眼健康风险——尤其关灯使用电子设备,对眼睛的伤害更不容忽视。研究表明,黑暗环境中使用手机对眼健康造成的损害远超日常认知。当环境光显著降低时,手机屏幕成为强光源,其蓝光暴露、瞳孔调节失衡及用眼模式改变可能引发多重病理机制,导致视疲劳、干眼症、视网膜损伤及生物钟紊乱等健康问题。

图片2.png

主要危害机制

瞳孔调节超负荷:黑暗环境下,瞳孔自动扩大以增加进光量,而手机屏幕的强光直接刺激视网膜,导致虹膜括约肌持续收缩,引发眼胀、疲劳。长期暴露可能升高眼内压,增加青光眼发病风险(尤其对高眼压人群)。

干眼症风险倍增:专注用眼时,瞬目频率显著下降(从每分钟15次降至不足5次),泪膜稳定性降低,加速眼表干燥。黑暗环境中屏幕对比度增强,进一步加重用眼负荷,可能诱发角膜上皮损伤。

视网膜光损伤风险:手机蓝光(波长400-450nm)在暗环境下穿透力增强,长期暴露可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潜在风险。

生物节律紊乱:夜间蓝光暴露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睡眠周期,导致日间疲劳累积及免疫功能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科学防护建议

环境光优化:开启低色温(2700K-3000K)背景光源,降低瞳孔与屏幕光强差。启用手机夜间模式并手动调节亮度至环境适配水平,避免过度依赖“护眼模式”。

用眼行为干预:遵循“20-20-20”法则:每20分钟远眺6米外物体20秒,缓解睫状肌痉挛。主动增加瞬目频率,或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预防干眼。

技术防护措施:佩戴防蓝光眼镜(建议过滤率30%-40%),平衡防护与色觉保真度。启用系统级色温调节功能(如iOS“夜览”模式、安卓“护眼模式”)。

营养支持与监测:补充叶黄素(菠菜、羽衣甘蓝)、维生素A(动物肝脏、胡萝卜)等抗氧化营养素。高度近视或长期夜间用眼者,建议每年进行眼底照相及眼压检测。

特殊人群管理

儿童青少年:眼球发育期对蓝光敏感,需严格限制黑暗环境电子设备使用时间。

隐形眼镜佩戴者:暗环境用眼易加重干眼,建议改用框架眼镜或配合润眼液使用。

株洲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提醒,短期黑暗用眼可能仅表现为暂时性视疲劳,但长期累积可显著增加眼病风险。建议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或确保环境光柔和均匀。若出现持续性眼红、异物感或视力波动,应及时至眼科专科就诊。

来源:红网

作者:凌瑶格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66/1522018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