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健康科普丨夏日“甜蜜”需留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风险

六旬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平日血糖控制时好时坏。近期天气炎热,因贪食冰镇西瓜,连续一周血糖飙升至15mmol/L以上。某日清晨,突然发现眼前有黑影飘动,视力模糊到无法看清手机屏幕。就医后,医生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伴玻璃体积血——这场因“甜蜜诱惑”引发的病症,正是许多糖友忽视眼底健康的缩影。

图片2.png

夏日炎炎,冰镇西瓜清甜、荔枝甘润,蜜瓜爽口......是许多人解暑心头好。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些藏在暑气里的“甜蜜”,却可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的发生埋下伏笔。这一常见的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正悄悄潜伏在血糖波动背后,若忽视防护,可能逐渐侵蚀清晰视野。

走出认知误区: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

许多人对糖尿病存在认知误区,认为“血糖高而已,控制饮食就行”。事实上,糖尿病是全身性代谢疾病,其并发症可累及多器官,而眼睛是“重灾区”之一。糖网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眼部并发症,早期几乎无症状,却可能逐步发展为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糖网的“隐匿性”与“渐进性”:早发现是关键

糖网早期几乎“悄无声息”——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视力也看似正常,很难察觉异常。但随着病情进展,当出现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眼前有黑影遮挡等症状时,往往已进入中晚期。

此时,糖尿病对视网膜的损伤较为明显:眼底血管可能出现渗漏、出血,甚至出现新生血管增生、视网膜脱离,若不及时干预,视力会持续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糖网对视网膜的损伤大多难以完全逆转。临床中,医生的干预更多是控制病变进展,延缓视力下降,而非让受损的视功能回到患病前的状态。因此,“早预防、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保护视力的核心原则。

哪些人需重点关注糖网?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可能发生糖网,患病时间越长(尤其≥5年),发病率越高;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者,病变进展更快;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网风险显著升高,需加强监测。

糖网如何干预?科学措施助力视力保护

糖网的干预需根据病变程度“睛”准施策,常见方式包括:

药物治疗:通过规范用药延缓病变发生与进展,为眼底血管提供基础保护;

激光治疗:针对渗漏的异常血管进行封闭,减少出血和渗漏风险,防止病变进一步扩散;

眼内注药:精准作用于眼底黄斑区,减轻水肿,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改善中心视力;

手术治疗:当出现严重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等情况时,通过手术清除病变组织,尽可能保留剩余视力。

糖网的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结合全面的眼底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因此,糖尿病患者若出现眼部不适,建议前往专业的糖尿病眼病门诊接受规范诊疗。

预防糖网:从日常管理到定期监测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预防糖网的核心在于“源头控制”:

严格遵医嘱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方式稳定血糖,同时控制好血压、血脂,减少血管损伤;

定期做眼底检查:无眼底病变的患者建议每半年至1年检查一次;已出现病变的患者需根据医生建议缩短检查间隔,做到“病变早发现、干预不拖延”。

株洲三三一爱尔眼科医院专家提醒:夏日的“甜蜜”值得享受,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守住血糖稳定、关注眼底健康,才能让每一份惬意都不留隐患。重视糖网的“隐匿性”,主动做好预防与监测,才能为清晰视力筑起坚固防线。

来源:红网

作者:周淑娟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59/1520446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