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仁心仁术暖人心,医患携手战胜病魔

在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以精湛医术为刃,以高尚医德为盾,在与帕金森病的较量中,为患者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生动诠释着“仁心仁术”的深刻内涵,成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闪亮名片。

跨越时空的信任 用耐心搭建医患桥梁

故事要从株洲患者袁先生说起。

2022年,已被帕金森病纠缠6年的袁先生,在病情逐渐加重、多方求治效果不佳时,经人介绍联系上了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神经疾病中心的专家。彼时,袁先生已定居深圳,只能通过微信远程咨询。

神经疾病中心的医护团队没有丝毫懈怠,无论多晚,只要袁先生有疑问,总能收到专业、耐心的解答。就这样,跨越千里的微信交流持续了两年,每一次细致入微的回复,都在袁先生心中种下信任的种子。

2024年9月,袁先生病情进展加重,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愈发严重,药物疗效大打折扣,还出现异动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怀着这份积攒两年的信任,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来到了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神经疾病中心。

团队协作的力量 以专业守护患者健康

面对袁先生的复杂病情,神经疾病中心迅速组建多学科专家团队,开启一场与病魔的“团战”。

神经内科专家凭借丰富经验,详细评估袁先生的病史、症状,判断病情发展阶段;放射科医生运用先进设备,精准捕捉脑部病变细节,为制定方案提供关键依据;康复医学科专家提前规划术后康复路径,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经过严谨、全面的术前评估,团队一致认为,脑起搏器手术是当下最适合袁先生的治疗方案。神经外科与麻醉科紧密配合,在无影灯下全神贯注,凭借精湛技艺,精准完成每一步操作。

640.jpg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神经内科团队接过“接力棒”,精心管理袁先生的后续治疗,密切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在团队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协作下,袁先生的身体状况一天天好转。开机后,他惊喜地发现,运动迟缓、僵硬和肢体震颤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逐渐重回正轨。

口碑相传的效应 让爱心在患者间传递

袁先生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逢人便夸神经疾病中心的高超医术与贴心服务。他的亲身经历,像星星之火,点燃了其他帕金森病患者的希望,先后介绍多位病友前来就诊。而随着医院首次对脑起搏器手术的宣传,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神经疾病中心声名远扬,来自云南、贵州、湘西、永州等地的患者纷纷来电咨询,醴陵、茶陵、炎陵、攸县等周边地区的患者也慕名而来。

从2024年10月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率先在株洲市开展帕金森病手术治疗以来,至2025年7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成功开展数十列。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都是团队医术与医德的双重见证,背后是他们“解决患者病痛,让患者满意”的坚定承诺。在全程管理中,医护人员始终保持耐心与温情,从术前心理疏导,到术后康复陪伴,事无巨细,让每一位患者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也正因如此,每一位接受手术的患者,都对治疗效果赞不绝口。

迎接未来的挑战 用创新为患者谋福祉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神经疾病中心的深厚积淀。2024年4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携手组建神经疾病中心,经过半年精心筹备,成功开启脑起搏器手术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发挥了巨大优势,为手术的持续有效开展筑牢根基。

微信图片_2025-08-20_175858_611.jpg

如今,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帕金森病患者数量逐年攀升。患病早期,药物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随着病程推进,4至5年后药物疗效渐失,副作用显现。此时,脑起搏器治疗的优势愈发凸显。面对这一现状,神经疾病中心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前沿技术。

今年,世界帕金森日的主题“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为团队指明方向,神经疾病中心将借助人工智能,为患者提供更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神经疾病中心,正以实际行动,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不断开拓创新,用仁心仁术践行着医者使命,传递着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暖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64/1521520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