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讯(通讯员 何迎台)这个夏天,荷塘区戴家岭村的田间地头、村舍广场,跃动着一群青春的身影。在戴家岭村选调生的积极对接下,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大学生实践团来到了戴家岭村,开展“五个一”的主题任务,在村里扎扎实实干了五天,做好了五件事,用汗水浇灌出一份沉甸甸的“三农”情谊。
“怎么让‘三下乡’不走过场,真给村里办点实在事?”这是戴家岭村干部们开始就在琢磨的问题。在反复讨论后,提出了围绕“上一堂课、送一份情、制一张图、绘一面墙、传一方韵”五个具体方向开展实践的构想,得到学院积极响应。7月上旬,实践团如约而至,村干部们全力支持,当向导、做协调、共劳动,确保“五件事”件件落地生根。
启蒙英语,点亮童心。在村活动室里,大学生“老师”们连开两场趣味英语启蒙课。从颜色讲到天气,从听课到比拼,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打开了语言学习的新窗口。课堂结束后,每一位小朋友通过积分都兑换了喜欢的小礼品,还说道“太好玩啦,下次我还要来”。
走访送暖,情系乡邻。顶着烈日,化工学院的学生们走家串户。他们不仅调研村情民意,更把关怀送到家。化工学院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书包、水杯、乒乓球拍等学习物资,村里也准备了牛奶、零食礼包等生活物资。走进村民家中,最关注的就是孩子们的成长需求,希望能帮助孩子们茁壮成长。
精心绘制,勾勒乡脉。戴家岭村域分散,界限不清是治理和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村干部们的指引下,学生们拿起工具,尽量跑遍了村里的关键角落,才绘制出来这张地图。“这下可算把咱村‘画’清楚了!”村干部拿着地图赞不绝口。这张结合点定位与手绘技术的地图,不仅勾勒村里的轮廓、地标及特色产业点,更承载着戴家岭的历史。
挥汗绘就,扮靓家园。村广场怎么才能变漂亮?大家一拍即合:画!酷暑难挡,大家一起调颜料、打底稿、上色彩。汗水浸透衣衫,一幅展现着戴家岭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乡村振兴新风貌的墙绘跃然墙上,单调的墙面瞬间成了村里最靓的“风景线”。
乡村代言,传播魅力。戴家岭的好山好水好风光,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虽然戴家岭村是一个被城市街道穿插的村落,但依旧有其独特的风采。学生们扛起相机,走遍村里的特色景点和角落,感受村民津津乐道的“特色村晚”,也领略了夏日“荷塘月色”。青山、绿水、质朴的乡情都被镜头捕捉。实践团队化身“推荐官”,精心制作短视频脚本,在网络上热情推介。一帧帧画面,组合成“我爱戴家岭”乡村推荐名片。
短短五天,“五个一”从构想变为现实。这一次的勇敢尝试,不仅为学子深度融入乡村搭建了桥梁,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年轻干部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湖南化院学子的青春汗水,与戴家岭村的泥土芬芳交融,共同酿就了这段难忘而深厚的“三农”情缘。
来源:红网
作者:何迎台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