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2日讯(通讯员 曾茜 李非芳)7月9日,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大团村侗寨广场,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与绥宁县乐安乡苗侗民族山歌协会合作,发起一场感受苗侗山歌魅力的直播,悠扬的歌声穿越时空,与新时代的数字浪潮撞个满怀。
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的年轻队员与身着传统侗族服饰的银龄艺术家并肩而立,侗族多声部合唱的古老韵律,正通过视频号直播间传向五湖四海。实践队在此探寻古老苗侗文化的根脉,更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为民俗文化的传承点亮数字灯塔。
侗歌的吟唱在大团村上空回荡,这是侗族人对始祖母神萨岁的深沉礼赞,蕴含着侗族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图谱。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深入村寨,在村支书引领下梳理非遗资源,触摸到了这条深厚文脉——它不仅是祭祀仪轨中的多声部吟唱,更承载着侗族的社会密码与宇宙认知。
如何让深藏村寨的“祖母之声”飞越群山,焕发新生?“理响青锋”实践队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尝试用数字新方式给出探索。他们联合绥宁县乐安乡苗侗民族山歌协会,在侗寨大舞台用直播进行了一次特别的记录与分享。
直播间内,年逾花甲的协会成员们毫无保留:《欢迎你到侗寨来》的热情邀约,《侗歌声声唱给党》的真挚礼赞,庄严的《萨之歌》,以及充满民间趣味的二人转《逛新城》……实践队员们沉浸其中,虚心学唱习舞。这场跨越代际的互动,透过直播的数字窗口,吸引了近千名观众同步观看,收获点赞超6万余次。实践队的助力,让该协会的侗歌首次借由实时互动的数字舞台接触到更广泛多元的受众,生动诠释了技术如何拓展文化传承的边界。
“理响青锋”实践队此行远非简单的采风记录。他们深度融入,成为侗歌的学习者、体验者,更以青年智慧与数字技术,主动担当起文化“转译者”与“传播者”的重任。这场精心策划的直播,是青年力量赋能古老文化的一次重要实践。
直播间的数万次点赞,是千年侗歌在数字时代激荡起的响亮回声。未来,湖南工业大学“理响青锋”实践队也将借由直播、AR等数字技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民俗文化传承,以青年之智、技术之力,在侗族的文化深壤中开凿一处数字泉眼。他们不仅记录了侗族萨歌的悠远,更让这份古老智慧乘着直播的翅膀飞入寻常大众的视野中。当银发歌者与青春学子在数字舞台同频共振,文化传承的未来之路豁然开朗——每一次技术的创新应用,都是对民族根脉的一次深情加固;每一代人的自觉接力,都在为文明的长河注入不竭的奔涌之力。
来源:红网
作者:曾茜 李非芳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