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16日讯(通讯员 周玉红)7月的热浪,像涨潮的海水,把收费站岗亭裹得严严实实,沥青路面被烈日烤得发软。下午 2 点,地表温度超过 60℃,中村收费站的收费车道旁,机动员涂宇蹲在地上,额头抵着发烫的机电设备箱盖,手里的万用表探针在密如蛛网的线路中游走,反光背心下的工作服已被汗水浸透,洇成了一幅抽象画,汗水顺着裤腿滴落在地面,“滋啦”一下,瞬间蒸发。
十年“急诊室”里的硬功夫
36 岁的涂宇,在湖南高速集团中村收费站的一线已经工作十二年。2013年大学毕业,他一头扎进湖南高速的车流里。从收费员到收费班长,再到如今的机动员,10余年光阴里,他从看着电路图犯怵的新手,熬成了听收费员三言两语就能断明故障的“机电通”。手里的螺丝刀换了一把又一把,故障处理方案的笔记本记了一本又一本。
“收费系统就像人的神经,哪一个节点出了岔子,整条车道就得‘瘫痪’。”涂宇拧下设备箱最后一颗螺丝,指着蹭过线路接口处的氧化斑,“你瞅这铜片泛白的痕迹,正是高温加速老化的原因。” 当下正值暑运高峰期,两个站点13 条车道、5 套 ETC 设备,他每天得在烈日里往返巡查,微信运动的步数从没下过 2 万。
正午 12 点的收费岛,金属护栏烫得能煎熟鸡蛋。涂宇跪在车道里检修栏杆机,膝盖下的隔热垫撑不了多久就 “缴械投降”,隔着工装裤仍能感到灼痛。“最忙的时候,刚修好这个车道的栏杆机,那个车道的费额显示器就红了脸。” 他抹把脸上的汗,“饭点?忙起来哪有饭点,矿泉水就着饼干,对付对付就是一餐。车道罢工了,我也吃不下。”
烈日下的 “多面手”:修得了机器,暖得了人心
下午4点,一辆小车在出口人工车道突然熄火,一下子堵塞了车道。正在巡查的涂宇听到喇叭声,拎着工具箱就扎了过去。“师傅别急,我瞅瞅!” 他俯身检查油箱、探电路,原来是高温把燃油泵“烤”得罢了工。烈日直晒在背上,工作服烫得像泼了层热油,可他双手的动作没有半点含糊—— 找来备用冷却剂降温,联系维修车,还不忘指挥后续车辆分流。
“涂师傅,我车胎瘪了!” 收费亭里传来司机的呼喊。刚处理完小车故障的涂宇,转身从便民服务箱里翻出千斤顶和加力杆。蹲在滚烫的地面换轮胎时,他的胳膊被晒得黝黑发亮,每一次用力,汗珠砸在地上都能溅起细小花纹。20 分钟后轮胎换好,货车司机递来冰镇饮料,他摆摆手:“您赶路要紧,这是我们该做的。”
这样的插曲每天都会上演:帮司机找回落在收费亭的钱包,给中暑的乘客递上藿香正气水,用自己的充电器给手机没电的司乘救急…… 涂宇的工作服口袋里,总揣着创可贴、碘伏和晕车药。“夏天车胎爱炸、设备易坏、人也容易中暑。” 他笑了笑,“我们不光是修理工,还得是服务员、安全员。”
星光下的承诺:每个细节都系着畅通
晚上 9 点,车道灯光把涂宇的影子拉得老长。他坐在值班室里整理台账,每一页都记着当天的设备状态:“101 车道栏杆机响应延迟 0.3 秒”“ETC 天线灵敏度下降 5%”…… 这些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据,是他跟高温较劲的 “作战图”。
“夏天设备故障率比平时高 30%,必须把隐患掐在芽子里。” 涂宇指着记录册上的红圈,“这个车道的顶棚灯不亮了,等到凌晨车流少了,要彻底检修。” 为了不耽误白天通行,他常在深夜甚至凌晨爬起来维护设备,白天依旧准时出现在岗位上。
聊起家人,这个总爱笑的汉子眼眶红了,心里头满是对家人的亏欠。上周难得有空陪女儿过生日,一家人正兴高采烈准备去游乐场,他手机就响了 —— 收费现场入口车道的设备电脑死机,怎么都启动不了。他转身就往收费站赶。“妻子说我是‘站里的人’,家里的事指望不上。” 他掏出手机,屏幕上是儿女的照片:小女孩举着 “爸爸加油” 的画,笑得眉眼弯弯。
深夜,涂宇拎着工具包走进收费广场。灯光下,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显得疲惫,但更是伟岸!当第一缕晨曦爬上收费大棚,检修完毕的设备发出清脆的启动声,他靠在岗亭边打了个盹,嘴角抿着浅浅的笑意 —— 又一个平安的夜晚过去了。
这是株洲高速“机电人”的盛夏缩影,酷暑中,他们用汗水给设备 “降温”,用耐心为司乘 “解暑”,用平凡的坚守,在滚烫的路面上,铺就出一条畅通无阻的便捷通道……
来源:红网
作者:周玉红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