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丨“90后”村书记带领乡村“翻身”奔富

小镇青年1.jpg

红网时刻 记者 苏莉雅 株洲报道

每年6月,白关镇龙凤庵村的白关丝瓜种植基地里,青翠欲滴的白关丝瓜挂满了藤枝。村民们忙碌地穿梭在田间,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微信图片_20240227090407.jpg

龙凤庵村白关丝瓜种植基地。

芦淞区盛产的白关丝瓜,是国家地标双认证农产品,同时还具有丝瓜界“白富美”的称号。白关丝瓜产业的发展,给龙凤庵村每年带来近300万元的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依托白关丝瓜产业取得重大发展,经营性收入流水突破百万元大关。而四年前,它还只是年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的薄弱村。龙凤庵村“翻身”奔富的底气,随着一名“90后”村书记的到来开始。

对家乡的热爱成就一场“双向奔赴”

龙凤庵村位于芦淞区白关镇,村里共有556户2164人,其中常住人口有1000多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据了近60%。三年前,龙凤庵村基础设施薄弱,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更不要提发展产业。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有一个思路新、能力强的“领头雁”,成为了龙凤庵村发展的“硬条件”。

张川是土生土长的龙凤庵村人。他的爷爷以前是生产大队的大队书记,在农村奉献了一辈子。自小受家庭的耳濡目染,对乡土的那份热爱,沿着血脉也传承到了张川。

2017年,张川为了那份“乡土情结”,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建设家乡”的号召,回到了龙凤庵村。2021年,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有了四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张川被组织推荐参加换届选举,并以全票当选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

微信图片_20240227090315.jpg

张川(左)上门为村民讲解政策。

“年轻人思路、方法多,我们很看好”“这么年轻,能带领好、发展好村里吗,还是要看实际行动”……尽管有着“大学生”和“本村人”的身份加持,但20多岁的年轻伢子能否担起事关龙凤庵村发展的重任,村民间还是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产业发展要好,群众收入要高,老百姓日子要越过越红火。”张川下定决心,要以实际行动获得村民信任。

“希望的田野”让产业做起来、村民富起来

然而,履新并非一帆风顺。村书记的凳子还没坐热,村集体负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抛荒、集体经济收入低的四道“老大难”就已经摆在了张川面前。但这个年轻人并不怯场。

因历史项目遗留问题,村里170多亩的损毁耕地急需修复。张川和村“两委”决定将损毁的耕地进行集中流转,由村级合作社经营管理,再由合作社垫资修复。“这样一来,耕地可以及时复垦,村民的基本经济效益也可以得到保障。”

但部分村民,“投”出了反对票,坚持要等施工方处理遗留问题。但是春耕时间不等人,耕地保护责任重大,张川和村“两委”又挨家挨户上门走访给村民讲解政策、协商问题。“最多一户经过了五次上门,单独的协商会都开展了七、八次。”最终经过一番“苦口婆心”,170多亩耕地全部实现了集中流转。

同时,为了做好“土地文章”,结合龙凤庵村是芦淞区白关丝瓜“一带一环”规划发展的重要位置,张川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次探讨分析,决定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白关丝瓜种植产业。2021年,合作社种植白关丝瓜40亩,带动180余户农户成片连线种植,形成了一条种植面积近300亩的白关丝瓜产业,年产量达240万斤,产值近4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227085950.jpg

张川查看白关丝瓜生长情况。

三年多的时光恍然过去,龙凤庵村面貌已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让龙凤庵村逐步减轻了债务“包袱”,基础设施也跟上了发展脚步。有了发展的底气和底子,龙凤庵村轻装上阵,跨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为乡村百姓发声的“工作狂人”

看着家乡发展蒸蒸日上,村里那些不同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这个能吃苦、敢拼搏,能实实在在为大家办实事的年轻伢子,赢得了村里人的支持和信任。

如今,龙凤庵村正朝着“红绿融合”的发展路子前进,红色文旅和绿色农业发展齐头并进。同时,也在积极争创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看着村里发展得有声有色,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了家乡创业。“我们相信,有这样一位有心、有担当的年轻当家人带领,我们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敞亮。”村民罗先生说。

其实,没有谁天生就能当好村书记。

微信图片_20240227091132.jpg

张川上门倾听村民意见。

新春上班后,记者多次联系张川,电话那头不是提示正在通话,就是他说完“不好意思,我正在处理工作,晚些回复”便急匆匆挂断了电话。除了龙凤庵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的身份,张川还兼任了共青团株洲市委基层组织建设部副部长、白关镇果蔬协会秘书长、芦淞区法院人民陪审员等多个职务。因此,即便是回到了家中,他大多数时间也是在学习政策和处理工作事务,几乎是全天候的“工作狂人”。

作为一名扎根在基层的省人大代表,张川也在为老百姓发声,一直在思考如何强化基层治理难题,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湖南省两会,他带来了《关于积极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试点》的建议,在他看来,这是农民期待的在家门口、成本低、幸福多,又能促进乡村振兴的一种最好模式。

不负青春不负村。张川在黄土地上绘就了自己的青春华章。同时,也用一股年轻人的冲劲和十足的干劲,点燃了龙凤庵村乡村振兴的星星之火。

来源:红网

作者:苏莉雅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846/61/1356307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