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颜值+内涵” 攸县农贸市场里的“时代感”

红网时刻新闻12月28日讯(通讯员 刘艳春 王娟娟)农贸市场,一个升腾着人间烟火的场所,与老百姓的生活最相近。近年来,攸县对全县的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推动市场管理精细化、规范化、长效化,让“脏乱差”变成“齐净美”,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绘就了农贸市场的时代新画卷。

旧貌换新颜 农贸市场“有里有面”

“那厢米粉香腾腾,这壁青椒赛肉荤。惊看市场多变化,好比城市大商超。”这是攸县网岭农贸市场传颂的一首打油诗。作诗的人是经常去市场买菜的退休教师李秋平。每隔一两天他都要到市场购买菜品和生活用品。

“以前来买菜我都不在市场里吃早餐,现在市场经过改造,饮食区明窗净几,我每次来都在市场里吃碗米粉。”

网岭农贸市场2009年建成开业,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十多年来,由于来往车辆频繁导致路面大面积出现沉陷的情况,且部分建筑物年久失修,购物环境已跟不上群众的需求。2023年7月,攸县市场服务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对市场周边道路进行修整,对失修的经营场所重新改造,如今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地板是水泥地,天花板又漏雨,还会掉墙皮。这样的环境吸引不了市场外的人到这里吃东西。”商户吴云在市场里开了一家米粉店,这十多年来,她的主顾基本上都是市场里做生意的“老板”们。自从市场的环境改善了之后,她惊喜的看到每天早上还有不少的年轻人跑到店里来吃早餐。

“市场环境好了,我们的生意也好了。”吴云十分开心。

图片1.png

改造后窗明几净的市场餐饮店。 刘艳春摄

不仅是网岭农贸市场,近年来攸县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超市”标准,推进农村农贸市场建设和“农改超”,先后投入4600多万元,完成了6个城镇农贸市场的“农改超”。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彻底告别了“厂棚式、露天式”,干净整洁的地面、宽敞明亮的室内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各类商品划区经营,人员管理有序,网岭农贸市场、皇图岭农贸市场、黄丰桥农贸市场跻身全省一流的农村室内市场。

一市一风尚 搭建乡村致富连心桥

“这里恐怕是湘东南少有的一年365天全年不休,24小时不关门的市场,你可以随时来挑菜!”每当有陌生的面孔到来,菜农徐兴旺总要自豪的介绍他每天都要来做买卖的市场——攸县谭桥蔬菜市场。

然而十多年前,这里根本没有市场。徐兴旺要卖出自家的蔬菜,只能去县城农贸市场的流动摊位点,路途远且场地十分拥挤。2009年,攸县政府敏锐的看到,攸水与洣水相汇之地冲击成了一块富含沙质土壤的小平原,居住在这里的几个村村民世代有种植蔬菜的习惯,且出产的蔬菜品质好口味佳,引来周边市县的客商前来购买。但由于没有专业的交易市场,菜农与客商全都挤在城区的农贸市场周围,既影响交通,又限制了成交量。

“为何不建设一个主营蔬菜批发的农贸市场呢?”2010年,在蔬菜主产区的谭桥街道,一个以蔬菜批发为主要特色的农贸市场依洣水而建。有了专业的市场,前来订购蔬菜的外地的客商越来越多,带动谭桥街道成为湖南省蔬菜示范基地,种植高效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2000余亩,涉及谭桥、东塔、东联等7个村(社区)。

“这两年,市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了1万平方米,蔬菜日成交量达到了6万余斤。”与市场一起成长起来的黄家乐,目前是市场里最大的蔬菜批发老板。黄家乐从小跟着父亲种菜,有了谭桥蔬菜市场之后,他转型专营蔬菜批发销售。随着市场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他的攸县直通粤港澳蔬菜专线,日销蔬菜达2万余斤,同时带动了攸县香干、攸县豆腐等“土特产”日销6000余斤。

图片2.png

农贸市场自产自销区。 刘艳春摄

依据地域的特色,攸县对每个农贸市场精准定位,在满足群众购物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桥梁”作用,在每个市场划定农产品自产自销区域,引导其成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交易平台,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位于攸县东部边陲的漕泊农贸市场,是湘赣边的明星市场,应季上鲜的各种山货风靡湘赣周边县市,是当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在攸县,农贸市场呈现出不同风尚,各色农特产品成为打通城乡要素资源的“连接桥”,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二十条规定 精细管理劲吹文明风

“谭姐,你的服装铺面改造升级了,按照二十条规定,给你加5分。”在网岭农贸市场租了一个铺面经营服装的谭颜慧,因主动提升经营商品的质量档次,在今年的考核中加了5分,这让她非常高兴。按照“二十条的规定”,她也获得了参与“文明经营户”的评选资格。

摊位多、经营者众,想法各一。 一直以来,农贸市场的管理是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市场升级改造时,我们就在想该舍弃什么、保留什么、怎么发展这些问题。”攸县市场服务中心主任李志雄认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不是一个简单设施提升的问题。而要让农贸市场在新时代中得到发展,必须舍弃“脏乱差的卫生环境”“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和“过时的运营与管理”。

图片3.png

文明繁荣的农贸市场。 刘艳春摄

十几年前,攸县市场服务中心根据市场的特性要求,结合以往市场管理工作的经验,反复征求全体员工及广大经营户的意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制定了科学、量化、可操作性强的《市场精细化管理二十条》。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新形势,紧跟时代变化,中心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精细化管理办法。设置红黑榜,对经营户进行培训,让经营户明白提倡、奖励什么,反对、处罚什么,激励经营户诚信经营、文明经营。

配合市场管理工作、促进市场品牌升级等10种行为成为加分项,不服从市场管理、危害市场公共安全、损害市场公共形象、不遵守商业道德等14种行为成为减分项,加减分直接运用到铺面租金中。

不仅如此,攸县市场服务中心也由“管理市场”转变为“经营市场”。全面改造各市场老化的电气、排水系统,对重点市场引入集消防控制、智慧用电、视频监控一体的智慧安全监管平台;严格实施商品准入,在全县大型室内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每日对上市商品进行普检或抽检,确保食品安全;举办各类营销促销活动提升市场活跃度,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更安全、更舒心。

农贸市场看似日常小事,背后却是民生动脉,赋予农贸市场新生命新意义,不是诗和远方,而是生活新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刘艳春 王娟娟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756/62/1339724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