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2月15日讯(通讯员 刘洪文)近年来,炎陵县把“稳就业、保就业”作为最大民生,聚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拓展就业增收渠道,高质量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该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引领+综合服务”模式,将所有安置点融入所在地党支部统一管理。坚持“强党建促群建”,积极从搬迁群众中挑选素质全面、热心服务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村(社区)干部、楼栋长、单元长和网格员,全面推行“一级党支部+二级片区+三级楼栋+四级微网格”的网格化模式,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微网格为主体、楼栋长和党员为前端的网格化治理格局。
集中培训。
定期开展“创业模范”“勤劳致富”等评选活动,弘扬崇尚劳动、鄙视懒惰的社会风尚;定期举办就业培训班,组织创业就业带头人现身说法,示范带动搬迁群众从“要我就业”到“我要就业”的观念转变。
紧紧围绕坚持绿色崛起、融合振兴的总体要求,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文旅康养、生态工业、特色农业“三基地”。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产业发展纳入县域“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户产业发展进行分类施策,宜果则果、宜竹则竹、宜茶则茶、宜游则游。
全县共有600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特别是炎陵黄桃已成为山区农民的“致富果”,县黄桃协会所属合作社直接带动整乡整村脱贫,真正实现了“黄桃熟了,搬迁户富了”。
就业岗位送上门。
以“春风行动、百企万岗”为主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安置点“安营扎寨”,将就业岗位送到“家门口”,切实帮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推进园区与安置区“两区共建”,强化劳动力供需对接、产业发展对接、农副产品供需对接,加大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推动搬迁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形成了以工促农、工农互惠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对一些劳动力不是很强的搬迁群众实施公益性岗位劳务采购,优先聘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从事保洁员、护林员、保安员等工作,对就业困难的搬迁群众落实兜底就业。
目前,该县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已就业1725人,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就业,有效消除“零就业”搬迁家庭。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洪文
编辑:龙琦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