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株洲乡村美景。

红网时刻新闻 记者 聂千川 株洲报道

步入株洲的乡镇,风光旖旎的田园、环境优美的庭院,勾勒出“宜居、宜行、宜游”的田园综合体锦绣新画卷。近年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朝着"两个更好"的伟大目标,奋力奔跑。

滑翔伞爱好者在花冲村准备冲刺。

     激发改革活力 推动乡村振兴

9月17日,株洲市渌口区龙门镇花冲村,阳光明媚,清晨的雾气才刚刚散去,一伙来自全国各地的滑翔伞爱好者正准备与“搏击长空”来了一次“零距离”。

龙门镇地处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东南部,东临攸醴,境内山峦叠嶂起伏如浪,山路弯弯盘旋如织,美景令人流连忘返。这些美景也吸引了大批滑翔伞爱好者慕名而来。龙门镇多次举办全国友好城市滑翔伞邀请赛。花冲航空滑翔伞基地也成为龙门的标志性旅游景点,节假日期间许多本地和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来。

静卧大山深处的龙门镇花冲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精准脱贫实施以来,建民宿、搞旅游,小山村走上小康路,模样大变化,这片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龙门镇花溪村的变化,是株洲脱贫攻坚伟大成就的缩影。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株洲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姿态全力答卷,让老百姓从“四壁空空、家无什物”的困境中奋起,从“面容憔悴、目光怯弱”的迷茫中振作,创新探索出18个在全国全省领先的经验做法,提前三年实现整体脱贫、同步全面建成小康,所有的努力和汗水,所有的奋斗与牺牲,浇灌成湘东大地多姿多彩的时代答卷。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醴陵玻璃椒。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张庆伟参加株洲市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发挥优势推动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密集调研,遍访全市68个乡镇,提出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不同群体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株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加强品牌营销推介,建立稳定利益联接机制,防范产业扶贫风险,全市580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4.76万户15.95万人参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对贫困户的覆盖率达到了96%。

用好“红色资源” 乡村发展步伐更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株洲最大的优势在哪?“红色资源”绝对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明珠。

株洲是一片红色热土,诞生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实施了第一次连队建党,开展了第一次插牌分田等首创性革命实践,涌现出李立三、左权、谭震林、耿飚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

湘赣边“红色专列”车厢。

为了更好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株洲大力开展“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活动,持续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着力加强景区建设,推动红色旅游健康发展。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更是在多个公开场合叮嘱,要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积极参与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株洲把红色文化景区、革命遗址遗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串珠成链,将红色教育、党性教育和研学活动有机结合,红色旅游氛围浓厚。统计数据显示,仅2020年,株洲红色旅游总接待1000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100亿元。

攸县东冲兵工厂旧址全景图。

以攸县为例,近年来,攸县深度挖掘整理当地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旅游、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让红色旅游融入更多元素。创作了一批包括《信仰的丰碑》《三张收据》《谭震林的清廉一生》《伟大的壮举》在内的“红色”情景剧。

同时,攸县立足打造湘赣边南部“一中心四样板”,加大与所毗邻江西县市区的协同力度、建设力度、改革力度,努力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建设。目前,在综合交通、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已取得诸多成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6月底,有近30万游客前来攸县旅游。

随着,湖南红色旅游的开展,株洲的红色景区和特色产品都将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加快与湘赣边区域城市在文化、业态、技术、区域等方面的融合步伐,让株洲红色旅游、株洲特色产品、株洲本土文化走出株洲,走得更远。

周末市民来到乡村游玩。

弘扬乡村文化 乡村振兴有未来

随着株洲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变美的不只是外在,还有“内涵”。

2021年春,株洲市尽锐出战,选派市县两级各类工作队488支、驻村干部1054人,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从驻村扶贫工作队到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接续奋斗的故事凝聚起强大的感召力,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为建设家乡贡献青春力量。

在村干部中间,“80后”“90后”已不鲜见:石峰区大冲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文2019年辞去央企生产管理岗位,返乡投身乡村振兴;攸县菜花坪镇苏塘西村,“90后”王志刚回乡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巧妙地破解了合村不“合心”的老大难问题;炎陵县中村瑶族乡鑫山村,37岁的蓝盛钱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正带领村民打造农旅结合村……

在茶陵县秩堂镇马吉村,吃过晚饭的村民陆续来到村里的休闲广场。4000多平方米的广场上,孩童追逐嬉戏。音乐声起,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寂静的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现在我们都远离了麻将桌,健身搞文艺成了新潮流。”腰鼓队成员老李自豪地说道。

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

居住在株洲的乡村,村民可以在农家书屋,聆听乡贤讲古论今;在乡镇图书馆里,品读抚慰心灵的书籍;在乡村大舞台,欣赏各式文娱表演……近年来,株洲通过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动,打通了农村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去年,株洲市共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83个,建成农家书屋1561个,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如今,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株洲市还通过扶持“一县一区一品”,推出了醴陵沩山村、茶陵秩堂镇、炎陵中村瑶族乡等一批具有历史人文魅力、民族特点的经典文化村镇,让村民在保护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还能实现经济增收。株洲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农村清洁行动”“厕所革命”“最美庭院”等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全市1016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900余公里,全市农村道路两侧实现了“应绿尽绿”。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株洲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来源:时刻新闻

作者:聂千川

编辑:任欣蓓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