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实践团。
红网时刻新闻7月2日讯(通讯员 李姝 潘登)暑期伊始,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工团委党支部党员、中医学院专家与30余名团员组成“医心向党”实践团,前往娄底双峰县石源村,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由该校党员老师组织带动优秀团员积极参与,开展了中医义诊、推普调研、资助宣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在工作中有效落实了“党建+团建”融合,促进“党建+团建”共同发展。该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村委会和村民的充分肯定。
传承红色基因,增强使命担当
实践团队第一站来到蔡和森纪念馆进行思想洗礼。讲解员介绍了蔡和森同志少时求学和赴法勤工俭学的成长之路,重点讲解了蔡和森同志接受、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投身革命运动,为党的不断成熟和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光辉历程。
实践团参观蔡和森纪念馆。
馆内参观结束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来到纪念馆展览大厅。一张张斑驳的照片,一件件光辉的事迹,实践团成员伫立在陈列墙前,认真看、仔细听、用心感受蔡和森同志短暂而又绚烂的一生。成员纷纷表示,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厚植爱国情怀,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入在事业追求中。
开展宣讲调研,贡献青春力量
7月1日当天,天气晴热,在党员老师们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冒着酷暑,一家一家进行调研走访,以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实地考察,切实了解当地村民们的普通话普及程度、宣传国家资助政策。
实践团队员与当地孩子交流。
由于石源村地处偏远,家里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大多是儿童留在家中。在走进当地村民肖春轩家中时,实践队员了解到他家只有身患二级残疾的老人和60多岁的妻子,以及两个年幼的孙子。孩子们性格腼腆,看到实践队员的到来,表现得有些胆怯。表明来意后,肖春轩及妻子热情地招待了实践队员。实践队员为老人和孩子们唱红歌、诗歌朗诵,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孩子们清澈的眼睛盯着实践队员,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
在实践队员的带动下,孩子们踊跃表现自己,跟着一起念绕口令,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变得更加自信,屋内里面时不时传出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
“我们通过宣讲、入户调研的形式,让更多的村民意识到讲好普通话的必要性。通过推广普通话、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将党和国家的声音真正传播到群众中去。”团队成员程永康谈到这次入户行动,眼里满是热爱。
组织医疗义诊,助力健康生活
义诊过程中,指导老师陈玲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实践队员在老师的引导下,着手临症诊脉、观察舌苔,在实践中磨炼中医技能,并通过协助医生拔罐、艾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技术,服务当地民众,提升专业技能。
义诊现场。
“奶奶,您哪不舒服呀?”实践队员唐颖问道。“我的膝盖疼,你们能帮我看看嘛?”“您坐下,我们帮你看看。”实践队员经过观察和问诊后,为80岁的李奶奶做了艾灸拔罐治疗后,老人感觉腿脚轻松很多。指导老师李强嘱咐老人在饮食要注意低糖、低脂、低盐,平时多吃新鲜水果;生活习惯方面,要早睡早起、适度锻炼身体,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实践队员王广容分享了一个自己诊疗病人的案例:一位76岁老人早起时颈部僵硬、疼痛。王广容为老人进行了推拿和局部按摩治疗。通过局部肌肉提捏、单掌叩击、局部按压、揉法等手法,有效缓解改善了肌肉粘连的程度,使老人的僵硬、疼痛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老人频频夸赞中医疗法见效快。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刻强调要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师生切实做到身体力行。“医心向党”实践团秉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活动宗旨,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深入石源村,开展医疗义诊、调查研究和理论宣讲,增强了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实践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省情、民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为毕业后立足所学专业、发挥智慧才干,投身新湖南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李姝 潘登
编辑:苏莉雅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