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乡村美景。
红网时刻记者 聂千川 株洲报道
目前,“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建言献策活动正在进行中。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此次建言献策活动中,株洲涌现出了不少来自民众的建议,为湖南乡村振兴把薪助火。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醴陵玻璃椒。
完善扶持产业政策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来自茶陵县舲舫乡政府的罗蔚之认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核心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产业基础薄弱、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部分乡村产业集中在传统种养业,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形不成产业链,打不开市场。
“关键还是要完善扶持乡村产业政策机制。”罗蔚之建议,要有重点地在实施特色产业培育提升工程,加大乡村产业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财政投入,并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乡村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发展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量级加工企业,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茶陵县枣市镇政府的周炳炳建议,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可以充分借鉴长三角和珠三角成功经验,县乡一体化整体考虑。即,县里总体规划牵头引进产业项目,对引进的产业项目的生产基地建设及产业链布置在县乡实行分层式、分布式布局,形成地区化产业集群,实现县乡整体经济发展。
株洲得天独厚的乡村自然风光吸引不少旅客驻足。
优化发展环境 扶持农企壮大
农村产业发展,农业企业是关键一环。来自株洲市渌口区政协的颜伏招、王忠认为,近年来,湖南省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实力强、经营管理模式先进、辐射带动群众致富能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但同时由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金融单位在提供贷款方面不愿过多倾斜,导致农业产业化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
颜伏招、王忠建议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农企“起步难”问题。农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加上受气候、市场等因素影响较多,风险很大。建议对辖区内农企进行更详细的核实和评估,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对具备良好发展预期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配合市场力量,逐步淘汰有名无实或经济社会效益低下的企业。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加大涉农资金统筹力度,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发展。
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解决农企“立不稳”问题。现代农业发展中有很多现代元素和资本竞争压力,对交通、电力、通讯、供水等设施有较高要求。目前,农企无法享受工业园区量身定做的配套服务,又无法与乡村的设施更好地兼容,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长足发展。建议政府在安排民生工程、实施具体项目时,充分考虑农企发展需要,做到利民、惠企两者兼顾;同时出台奖补措施,对农企自主完善基础设施的行为,从项目设施附属公益性的角度给予适度补助。
此外,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顺应“互联网+”趋势,深入挖掘农业农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重点推进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经济增长点。
环境好了,村民在家门口开展文娱活动。
建设文明乡风 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
乡村之美,美在人文。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党委委员、宣统委员阳源良认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为社会进步提供重要保障。农村美不美、文明不文明,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指数、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他建议相关部门需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宣教活动,积极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评议活动,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宣传文明新风。
同时,通过建设邻里互助社,邻里志愿队、社区互助会等多样化形式重塑传统邻里空间发挥村民自治功能,营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氛围。
阳源良建议,还可以开展乡情文化节品牌活动。推进注重传统文化延续与现代社区理念的融合,以“乡情文化节”、发挥志愿者在文明宣传中的优势,开设农耕展厅、村史馆等特色文化设施,书写社区记忆,留住乡情乡愁。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编辑:任欣蓓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