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组图丨渌口老街里的旧时光

  每个城市,都有一条属于它的古老街道,在渌口区,有个地方叫渌口老街。说起老街,人们总是有许多回忆……渌口老街,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斑驳的墙壁、老式的屋檐、锃亮的麻石路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

1.jpg

  摄影:咏洲

  早在东汉时期,渌口已是军事重镇。从接龙桥到关口,5华里的老街,唐宋时期这里便是繁华的街市了,商贾云集,这里有大小码头15个,过往船只年达万艘。下洞庭,达武汉,上南京,穿江达海。

14.jpg

  摄影:吴肖俊

  到了明清时,渌口为醴陵县乡市之冠,是重要的货物集散中心。后发展成“三街、六巷、七码头”。从半边街至关口,有一条5华里长的沿江古街,由1—8总连接而成,麻石条铺砌,宽约5米,两旁店铺相连。

5.jpg

  摄影:咏洲

  民国32年(1943年)以前,渌口老街有商铺房屋529家,其中旅馆30家,银楼7家,木屐油鞋业10家,码头15处。当地老人说,那时的渌口比刚建市的株洲市区还繁华。

  老街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谣:"一总工,二总谷,三至六总红绿布,七总八总瓷器铺"。老街人用"总"表示距离,5华里长的老街被划分成一段一段的做买卖。

  半边街又是老街最集中最热闹的地段,吊脚楼伸进了渌水之中,昔日的渌口老街有"小南京"之美誉。清朝末年,老街上还有个育婴堂,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孤儿,老街人积德行善,自古而今。

图片1.png

  摄影:吴妮贞

  因为处于渌水河与湘江的交汇处,不少商船入江都会在此停留,这里码头和庙宇也很多,曾经天符庙、伏波庙、关圣殿、李公庙、鲁班殿等十八座庙宇错落在这片土地上,颇为壮观雄伟,不过只有极少数得以保留至今。

 摄影:吴肖俊

  走在老街,你会与渌口八景不期而遇:伏波岭、白螺山、关口、大石围、小石围、双月古樟、牛角尖、象石,这些景致定会引你驻足流连,感叹大自然风光之美妙。而古码头、育婴堂、李公庙、关王庙这些景致又会让你陷入遐思,因年代久远,沧海桑田,静静地躺在斑驳的阳光里,但透过那淡淡的云,袅袅的烟,你能看得清世俗尘埃。

13.jpg

  摄影:咏洲

  老街的尽头便是关口了,渌水流入湘江交汇之处,关口设有渡船码头,可以坐船来老街过湘江。渌口之所以又有"津口"之说,缘于唐代诗圣杜甫《过津口》的诗中写道:“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津口本意是指渡口的,地以骚人胜,名因大士留,久而久之津口也就成了渌口的代名词。

  摄影:吴肖俊

  踏响老街麻石板铺成的小巷,河风徐来,你也许会怀想杜甫的湘江之行,乘一叶孤舟经过关口时,看到了渌口这条老街,于是泊船上岸,登上了伏波岭,沐浴春阳,徒生诗情,“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老街可是触动了诗人的情怀,留下如此美妙的诗篇!

  摄影:吴肖俊

  现在的渌口老街,麻石板铺成的路修成了水泥路。许多老房子也拆了变成新房子了,变得更多的是生活,有电视,有冰箱,吃穿不愁。

  摄影:吴肖俊

  如今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不断有新面貌的建筑落成,渌口老街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消逝,但无论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都是老渌口人深藏在内心刻骨铭心的记忆。

  

来源:掌上渌口

作者:肖竞

编辑:聂千川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11/02/1035765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