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1月1日讯(通讯员 李建辉)秋风起,一阵秋风一阵凉,一场秋雨一阵寒。进入秋冬,又到脑卒中的高发季节。近段时间,随着天气转凉,株洲市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病人急剧增多,一周时间来,已经收治20 余名脑梗病人。他们中有七十、八十岁的老年人,也不乏四十来岁的青壮年。经过救治,有的人不到一周就病愈出院,健步如飞立刻融入正常生活;而有的人即使经过很长时间治疗,仍然行动不便,留下终身残疾。作为一名深耕神经内科专业的资深专家,株洲市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张乃文说起脑梗的救治,反复强调要“三快”:尽快识别脑卒中病人、尽快送往医院、尽快进行血管再通治疗。说起这“三快”对脑梗病人的功能恢复和愈后生活质量,张乃文主任对近期救治的两个病人记忆犹新、深有感触。
四十三岁的王先生被送来医院的时候表示右侧身体不便,右手没有力气,右脚无力不能独立行走,而且头晕厉害。据了解,王先生从事自由职业。因为业务往来,平时应酬多,生活也不规律,烟常不离手,酒也是千杯逢知已。金秋十月,正是欢聚郊游好时节。周末,朋友又相聚,一兴奋,开怀畅饮,山珍海味。早上起来,王先生出现头晕、身体无力等症状,以为前夜聚会太累,直到吃中餐时,家人发现王先生右手拿不住筷子,眩晕症状依然严重,当下立马把王先生送到株洲市二医院卒中中心,接诊的张主任诊断为脑梗(中风)。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王先生经历了从半身不遂 、大小便失禁到扶着轮椅自行走路、生活基本自理的好转,“由于王先生中风的部位位于大脑的功能区面积比较大,且在发病很短时间(3-4.5小时)之内没有就送到医院,很可惜,王先生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无法进行静脉溶栓或者介入取栓,王先生的功能无法恢复到发病以前状况。”神经内科张乃文主任不无遗憾地说。
作为医生,张乃文总是希望他经治的病人能够得到最及时的救治、最大程度的恢复。对此,王先生自己也后悔莫及:“平时总以为自己年轻,老年人的中风、心梗之类的病离自己很遥远。不懂健康知识真害人啊”。
张乃文主任介绍,相比王先生的“后知后觉”造成的终身遗憾,年近七十岁的周先生则幸运得多,他的“先知先觉”为自己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周先生退休近十年,平时最爱看的就是健康大讲座之类的节目。病发当天早上起床,一直有高血脂、高血压的他,发现自己眼前时不时出现黑晕。同时两眼看物体有不在一条线的症状,联想早几天外出购物,腿脚出现不利索、有跛行的症状,周先生马上与平时学习了解到的健康科普知识一一对接,立即警惕起来,马上要家人送他去医院。不到半个小时,周先生来到株洲市二医院,医师立即确诊周先生为缺血性脑梗死。经过静脉溶栓治疗等综合治疗,周先生不到一周就出院了,不久又踏上了去海南看风景的快乐旅程。
同样是缺血性脑梗死病人,可由于救治的时间不一样,两个年龄不同层次的愈后效果却大不一样。张乃文主任指出“时间就是大脑,卒中早一秒,大脑恢复好”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的真实写照,急性缺血性脑梗患者每分钟毁损的神经元数量为190万个,理论上,发病3小时内是溶栓的黄金时间,受损的神经元可以完全恢复。一般在发病4至5小时之内的患者经过筛选后可以行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小时之内的颅内大血管堵塞患者经过筛选后可以行介入取栓治疗,而超过6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则一般不适合溶栓或取栓治疗,往往预后欠佳。”
针对脑卒中的另一种形式---出血性脑卒中,张乃文主任同样强调“如果是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以脱水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严重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血肿清除或开颅减压,少数情况是介入手术)。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肿扩大,如果出血量较小,一般可以采用保守治疗,使其自行吸收,如果出血量较大,一般幕上超过30ml或幕下超过10ml,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则需要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清除血肿。”
脑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宣传口号是“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
针对“如何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株洲市二医院张乃文主任提醒:记住“中风120”和“BE FAST口诀”两个口诀识别脑卒中早期症状简便有效。
1、“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
“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2、“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针对“识别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脑恢复好”,株洲市二医院张乃文主任同样提醒: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神经细胞在缺血几分钟内就可能发生不可逆性坏死,脑卒中的救治是与时间赛跑,发病后的4.5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而且越早越好。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卒中中心医院,得到规范的治疗,可增加恢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张主任还特别提醒脑卒中患者急救车到来之前,切忌将患者扶直坐起,而应平稳放置患者,可侧卧,若平躺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避免在呕吐时发生呛咳;安抚患者情绪的同时,解开其衣扣,如果患者有假牙,最好取下以防止误吞。;血压不超过220毫米汞柱时不要轻易降血压;不能轻易喝糖水,否则血糖升高会使栓塞程度更严重。
张主任同时也强调了脑卒中病人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他指出由于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后果严重。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危害,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及时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的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的预后将会越理想。
相关知识链接: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有什么危害?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一生中患此病。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每6秒钟就有1人因中风而永久残疾。每年有1500万人发生中风,600万人死于中风,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严重致残原因。在我国脑中风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并成为中国第一位的死因。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运动缺乏、心理因素等。有上述情况的人群,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约80%脑卒中的发生几率。
大部分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除了戒烟,预防肥胖和“三高”等危险因素外,还要爱护好颈部。长时间一个姿势,会导致颈动脉夹层而发生脑卒中。而一些交通事故、紧急刹车、大车司机经常转头、久坐等也会影响脑卒中。
对于大多数存在卒中危险因素的人群来说,通过采取戒烟限酒、限制膳食中的盐含量、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规律地进行身体锻炼、规律作息放松身心等措施,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对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人群来说,采取必要的药物治疗并开展定期检查,对预防卒中发生非常必要。
注意秋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
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如脑血栓等的发病率占全年发病总人数的69.5%。其病理在于:低温可使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的刺激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栓子的形成:受寒冷刺激可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引起急性炎症,炎症通过一系列生物生化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或导致斑块破裂;炎性介质可影响血液系统,使得凝血失衡而形成血栓。
注意脑卒中的年龄阶段
对于脑血管病的发生,起重要影响的是血管的衰老。其衰老的主要表现是动脉壁厚度增加,弹性降低;血管内膜增厚,弹性蛋白断裂,钙化和胶原增加等。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年轻人得脑卒中的原因包括:高血压、熬夜、应酬多、长期大量喝白酒、抽烟、心脏疾病、长时间玩手机,甚至怀孕也有可能得脑卒中。
看手机也能导致脑卒中
有研究表明,低头看手机,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仅会导致颈椎病,还容易损伤颈动脉,导致颈动脉夹层、夹层局部形成血栓,堵塞颈动脉或者局部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还有一些患者长时间玩游戏,造成血栓脱落进入视网膜中央动脉,眼睛的供血血管被堵死,从而导致失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建辉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