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8月23日讯(通讯员 王娜)近日,湖南长城、麦格米特两家企业同时发布了前7个月的产业增长值,增速分别为127.1%和32.1%。这样令人振奋的局面,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以湖南长城和麦格米特为代表,疫情发展以来,株洲高新区228家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生产,订单不降反增,这背后的“密码”是什么?
密码一:担当的勇气、前瞻的眼光 是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之源
近日,在湖南长城智能制造车间里,新一批订单正在进行生产,即将交付。面对疫情蔓延、原材料运输困难等多重考验,湖南长城员工坚守岗位,在做好企业防疫措施同时,加强联络衔接,确保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在麦格米特的车间,智能化生产已成常态,多条生产线同时运行,工人们戴着口罩,趁着生产黄金期,赶制一批销往海外的空调内机控制器。
行动在提速,成果更喜人。前7个月,株洲高新区工业产值同比增加22.2%。
疫情发生以来,株洲高新区不折不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说起高新区,想到的是产业,引以为傲的也是产业,而产业的落脚点,就是企业。
8月12日至13日,株洲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天元区委书记、二级巡视员邬凌云用2天时间,调研了17家企业,21个生产基地。大家一路走、一路看,查情况、谈问题、话发展,统筹疫情防控、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工作,让企业和企业家们吃上“定心丸”。这自信来源于全区扎实的措施让疫情可防可控,来源于产业底蕴的厚积薄发;这更是鲜明的信号,全区抓经济抓发展的思路坚如磐石。
工业经济打头阵。政府和企业齐心协力打通物流链、供应链,释放企业活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依然如往常火热。
有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底气和支持,企业的发展自然不被束缚。今年前7个月,株洲高新区累计产值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就有148家,较去年同期增加62家。
湖南长城副总经理黄迎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企业的累计电脑产量已经达到185万台,整体收入增长255%,利润增长209%,而海外销售也势如破竹:前6个月,湖南长城出口业务同比增长415%。
密码二:产业的厚度、企业的自信 是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近日,时代新材的“大型风力发电叶片数字化工厂建设”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正式通过验收。这也意味着,该公司为大型风电叶片制造工厂装上了一款“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加持,时代新材风电叶片工厂降低成本28.65%。
从这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便可窥见企业生产高效的“密码”。株洲高新区一以贯之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企业抗风险的利器。
今年,株洲高新区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进一步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把握“营造活力高新,建设现代天元”发展主题,突出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关键,持续开展“建链、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支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整合资源、拓展市场、提升配套,不断提升集群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等战略产业集群抢抓先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此前,邬凌云调研企业,其中一个重点,便是探寻企业在疫情下的发展和创新之道。
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去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有力带动了本地配套产业链的发展。企业投入7000余万元自主开发建设的大数据指挥平台,能够实时监控全网上万台风电整机运转情况,提升了售后服务管理水平,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在湖南长城智能制造车间里,生产线已经由2019年的1条产线增加到当前的3条自主安全智能制造生产线、5条智能硬件生产线。不同于普通电脑工厂,在这个车间里,多达19种工序由机器人承担,企业实现生产效率提高26.8%,运营成本降低21.33%,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8%。仅上半年,该企业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硬件业务已接订单近20亿元。
新材料产业——株洲高新区近年崛起的又一优势产业。能够切割蓝宝石等硬性材料的金刚石线生产企业岱勒新材;国内首家成功研发碳陶材料的世鑫新材;打破国外对SiC涂层石墨基座盘垄断的德智新材……这些新材料领域未来的“独角兽”“单项冠军”企业,更是将“智能制造”植入企业的发展因子之中。
密码三:高效的服务、温暖的环境 是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所在
再来说回这组数字,前7个月,株洲高新区产值实现正增长的企业达148家。
而这些数值增长的背后,企业盈利能力、用工需求、产品订货量等多项关键指标都在增加,向好迹象日趋明显。
企业家的信心来自于经济大环境的向好,也来自于营商环境的改善。
今年,株洲高新区齐心协力打造“营商环境优化年”,通过构筑营商环境的“高地”,成为降低营商成本的“洼地”,以强有力的政策援引,传递支持项目建设、企业成长的诚心,从而带来产业的集聚与壮大。
“困难的时候坚持、坚韧最重要。现在政府出台了很多实际有效的措施,加上株洲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才储备,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因为疫情防控升级,不少外地运输施工材料的车辆进入工地遇到了阻力,这可能么办?”得知情况后,区建设局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并及时解决。
麦格米特对于生产空间的需求,时代新材创新中心项目落地的需求……这些在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全区相关部门也全力以赴,解决难题。
德国地桩项目相关设备正陆续进场,开工已蓄势待发。今年2月,德国Krinner公司进入株洲高新区发展事业。该项目拟投资2.5亿元,让亚洲唯一生产基地落户株洲高新区,共同推进德国地桩项目ACS株洲生产基地项目,并展开更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无法“面对面”,株洲高新区将交流拓展到线上,通过“屏对屏”密切跟踪项目最新进展,解决了该项目开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邬凌云调研企业时曾指出,株洲高新区将同企业一道,靠前对接、切实为企业减负纾困、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企业的“幸福指数”,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为新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坚强支撑。
这些,正是株洲高新区一步步赢得大战大考的优势和力量所在。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娜
编辑:曹缇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