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班到凌晨两点 方舱实验室检测医生的手被泡得像“奶奶手”

1.jpg

一双被消毒水浸泡后发皱发白的手。

2.jpg

从8月10日零点到8月11日上午8点,芦淞区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完成核酸检测2万人次,无一例阳性。

红网时刻8月13日讯(通讯员 杨凌凌 李建辉)8月11日,在株洲市二医院的微信群里,一张名为“从实验室出来的手”的图片被大家接龙传递感动。图片中,是一双被消毒水浸泡后发皱发白的手。这双手的主人名叫王诏书,是株洲市二医院驻芦淞区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检验团队负责人。

株洲市二医院检验中心的王诏书和团队成员,是8月5日晚8时正式进入位于芦淞区汇通金港的“极光号P2+移动式核酸检测实验室”,他们承担着芦淞区乃至全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与战斗在病房里的医生不同,检验科医生藏身实验室内,是外人看不见的医生。与病房里的医生相同的是,他们也要穿戴护目镜、防护服、橡胶手套……只有全副武装,才能与病毒“面对面”。

随着芦淞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开始,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工作量不断攀升。8月10日晚上10点,一大批送检样本抵达。

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医用帽、手套……穿戴好一整套防护装备,王诏书立即投入紧张的核酸检测。此时,正下着倾盆大雨,但大家冒着风雨,毅然走向“方舱”。

在“方舱”一待就是五个小时。大部分的工作状态,是检测医生们伏在生物安全柜前聚精会神地操作。中途不喝水,不去卫生间,在舱内穿着严密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完成风险最大的核酸提取环节,精密检测。

“‘方舱’内,工作环节被细分为各个步骤,从个人防护到环境监测与消毒,从标本接收、灭活、试剂添加,再到标本核对扫码,最后再到核酸提取,扩增传送,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去做。”王诏书告诉记者,他们深知,只有规范操作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这份小小的核酸检测报告里,承载了太多的责任。

凌晨2点,王诏书结束了检测工作。在脱掉防护服摘下手套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的手被消毒水浸泡得皱巴巴的,看起来像老奶奶的布满皱纹的手。

“每个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都可能有这种情况,不影响工作。”王诏书在手上涂上护肤霜,不以为然。

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为提高全市检测效率和质量、科学防控疫情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从8月10日零点到8月11日上午8点,芦淞区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完成核酸检测2万人次,无一例阳性。

来源:红网

作者:杨凌凌 李建辉

编辑:龙琦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2021/08/13/977785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