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6月30日讯(通讯员 刘牡艳 胡威)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株洲市科技局牢牢把握“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基调,将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抓好抓实,以办实事映初心,以优服务暖民心,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聚焦“半条被子”,以初心赢民心
4月22日-23日,市科技局联合市直机关工委赴郴州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发生地、湘南起义纪念馆开展“学史增信”实践活动。全体党员在湘南起义纪念塔前重温了入党誓词,举行了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绩,表达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为加快推动株洲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坚定决心;回顾了这段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感人历史,也让大家更加深切地领悟了“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株洲市科技局党员干部将自觉用“半条被子”精神砥砺初心使命,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聚焦革命老区,助力乡村振兴
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百年党史中找坐标。6月10日-11日,株洲市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赴炎陵县水口镇白源村(市科技局2018年脱贫攻坚驻点村)、八担坵、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何孟雄故居、红军标语博物馆、茶陵县湖口镇井和村(市科技局2021年乡村振兴驻点村)、湖口挽澜旧址开展“学史力行、感悟红色、振兴乡村”实践活动,直观感受脱贫攻坚的成果,通过村支书的讲解,感受到了近年来的乡村巨变,感受到了他们对离任工作队的不舍,领悟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谛。活动过程中,党员干部争相购买农产品,以微薄之力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中外友好,讲好红色故事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民友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力量,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基本前提,相互信任、平等相待是开放合作、互利互惠的先决条件。6月17日,市科技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外国专家社会融入工作相结合,举办第五届中外友谊桥活动,组织株洲外籍专家前往伟人故里韶山参观。
通过参观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广场,毛泽东同志故居,观看大型实景灯光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讲述党史故事,让外籍专家深入了解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精神,感受红色基因引领下的株洲城市发展脉搏,引导激发外籍专家工作热情,推进国外智力更好服务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教育培训,促进科技创新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和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工作要求,增强株洲市科技业务骨干与企业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对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能力,更好地引进和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6月21日-25日,市科技局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2021年株洲市科技成果转化暨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市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系统6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课程既有基础理论辅导,又有业务知识指导,更有现场参观学习,从提出科技举国体制概念第一人钟书华教授到校办上市企业华工科技,从校园到研究院、国家制造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辛亥革命纪念馆,从理论到实践,学员重温了历史,学到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能力,对接下来的工作开展带来很强的指导性。部分株洲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企业建立了联系,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推动株洲人才、平台、原创技术、成果转化等高地建设,锻造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释放更加强劲的“第一动力”,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通过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株洲市科技局党员干部学在日常、落在实处,切实把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把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作为衡量学习教育成果的标尺,从党史中找参考、在实践中找答案,以更高站位落实工作责任。做到了真学真懂、真学真信、真学真干。
上半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总结评估顺利完成,创建成效得到专家组肯定与好评,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胜利建成夺牌提供了有力支撑;共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16项,“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精心编制;第一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入库357家;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08亿,实现双过半目标;长株潭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快,三市科技人才互认共享、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共享机制有力开展,株洲市科技创新事业实现快速发展,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刘牡艳 胡威
编辑:颜洪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