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你好,株洲公诉人①丨谭姝:绣花功夫办铁案,做正义的坚定守护者

编者按:公诉是灼穿罪恶阴霾的利剑,是守护人性底线的灯塔。他们是破题者,也是身披战甲的斗士;他们令人崇拜,也被人忌惮;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信仰,捍卫百姓的生命、财富、自由。红网株洲站与株洲市检察院联合推出“你好,株洲公诉人”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透过文字,触摸法治的温度,直抵正义的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曹缇 通讯员 苏文豪 株洲报道

从青涩的“法律小白”到独当一面的业务尖兵,从扫黑除恶一线的“先锋利剑”到戳穿权钱交易的“揭幕人”,株洲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副主任、扫黑办主任谭姝的刑事检察生涯,恰似一部浓缩的法治纪录片:卷宗堆里熬红的双眼、法庭上震颤空气的指控、调研报告里密密麻麻的批注……每一帧都镌刻着对公平正义的执着。

从检十四载,谭姝先后斩获全省检察机关“经济犯罪检察工作优秀个人”“扫黑除恶先进个人”“优秀公诉人”,以及全市“五佳公诉人”“优秀检察干警”等多项荣誉称号。她的故事,是新时代检察官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生动注解。

660595d2952786f750ac7da58b7178f8.jpg

株洲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副主任、扫黑办主任谭姝。

职场:从“法律小白”到“办案尖兵”

8月20日上午,株洲市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的办公室里,阳光穿过玻璃窗,在深褐色的卷宗架上投下斑驳光影。记者轻轻推开虚掩的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卷宗山”。谭姝正在卷宗里俯身翻找,藏蓝制服的袖口沾着淡淡墨迹,纤瘦的指节因常年翻卷而泛着浅淡的茧色。

初入株洲市检察院时,谭姝面对堆积如山的案卷曾手足无措。一本90年代的老案卷,封皮烫金字已模糊,她却如获至宝:“前辈说法律文书里的每个字都得咬碎了嚼烂了。”她伏案研读,从模仿审查报告到独立撰写起诉书,逐渐掌握刑事检察的“基本功”。

说话间,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磨旧的硬壳本——那是她的办案笔记,封皮印着“刑事检察四个褪色的红字。翻开第一页,字迹依然清晰:“今日提审王某,其对挪用公款事实仍有辩解,需补充银行流水核实资金去向......”字里行间,藏着一个新手检察官对细节的敬畏,也藏着职业成长的密码。

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里,还有着生动的法治故事。比如,2024年办理的田某某受贿系列案件中,面对嫌疑人“只是正常借款”的辩解,她盯着银行流水反复比对,发现朱某某在账面流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却执意以高息向田某某“借款”。表面是“朋友帮忙”,实则是权钱交易的“遮羞布”。最终,她用铁证撕开了伪装,让隐性腐败无所遁形。

对于自己的职业起点,谭姝笑称:“刚入行时,连审查报告都要模仿着写。”本科与研究生均就读法学相关专业的她,因认同刑法 “国家追诉”的特质,放弃热门的民商法领域,一头扎进刑事检察,从此与卷宗、法庭结下不解之缘。

为攻克出庭难关,她下班后对着镜子练习公诉词,反复琢磨证据链,甚至对着前辈的庭审视频逐帧学习。此后数年,她像海绵般吸收案例:董某涉黑案中揪出3名漏犯,获评全省精品案例;张某某寻衅滋事案中坚持“不凑数”原则;缅北电诈关联案中拆解技术人员的“不知情”辩解......

“每个案子都是独特的,得用绣花功夫去办。”正是这样的钻研与坚持,让她从一名“法律小白”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办案尖兵”。

赛场:在“实战熔炉”中锻造公诉利剑

谭姝的成长离不开实战与反思。2020年株洲市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她获得前五的名次,但因缺乏经验技巧落选省赛。

“竞赛是发现短板的镜子。”领导的点拨如醍醐灌顶。此后,她从演讲比赛到模拟辩论,抓住一切机会锤炼表达,自信心与日俱增,逐渐蜕变为能言善辩的公诉人。

d02519856fa9690a9492dfe4fcd36cfd 拷贝.jpg

湖南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颁奖仪式现场。

上个月,湖南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举行,作为株洲地区参赛选手之一的谭姝,参加了这场比赛。这场被称为检察系统“专业奥林匹克”的赛事,赛制严苛、难度极高,对参赛选手的法律功底、体力和意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比赛首日,需在10小时内吃透四本模拟案卷,形成完整审查报告。随后几天紧接着的是手写刑事检察策论,还要通过业务答辩和模拟法庭辩论等层层考验。“相当于把一个月的工作量压缩到一天,考的不仅是法律功底,更是体力和意志力。”谭姝回忆,比赛时饭菜送到桌前都顾不上吃,生怕错过案卷中任何一个关键细节。

“竞赛比的不只是案件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提炼真相的敏锐。”谭姝的秘诀,藏在办公室那盏常亮的台灯下——每办完一案,她都会将卷宗扫描存档,用荧光笔标出“争议焦点”“证据陷阱”,十年积攒的笔记堆成小山,成为她赛场上的“秘密武器”。

最终,谭姝在90多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优秀公诉人”称号。站在领奖台上,谭姝的身影格外亮眼。这份“优秀公诉人”的荣誉背后,是她十余年来在刑事检察一线的深耕细作,是对每一起案件的较真坚守,更是对“公平正义”四个字的深刻践行。

初心:在“黑白之间以专业守护正义

“公诉人代表国家指控犯罪,却不是简单的‘追诉机器’。”谭姝对职业的理解,在实践中愈发清晰。在她看来,公诉人的魅力在于“在黑白之间寻找正义的平衡点”。面对被害人的期待与嫌疑人的辩解,她始终坚持“先依法认定,再考量情理”。

“有次庭审,嫌疑人当庭辱骂威胁,我却异常平静。”谭姝说,这份镇定来自对证据的绝对把握。“底气不是来自嗓门,是来自‘每一份证据都经得起推敲’的踏实。”

2013年,在办理董某、游某等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审查逮捕案件时,她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审查案卷材料过程中发现了疏漏。最终,四名嫌疑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十年六个月、五年六个月和四年,长期盘踞在株洲市芦淞区一带,涉嫌多起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的“地下出警帮”被一网打尽,当地社会秩序及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得以恢复安宁。

2024年,她办理长沙瀚某电子公司侵犯商业秘密案,面对零口供困境,引导侦查机关收集技术网页流转轨迹等证据,构建分层递进证明体系,最终将案件办成湖南省典型案例,被写入最高检白皮书。

04bed7755b2503ffa4eda81c767de148.jpg

谭姝在办公室查看案件信息。

如今身为部门副主任和扫黑办主任,谭姝常把年轻助理带到看守所提审、去法庭观摩。“要到核心业务部门磨案子,别怕啃硬骨头。”她会逐字逐句修改年轻干警的审查报告,带着他们复盘庭审细节。“传承不是把经验灌下去,是带着他们在办案中自己悟。

十四载刑检征程,谭姝始终坚守在公诉一线,她感慨:“办案就像挖井,既要沉得下心,又要看得见光。”那些被她刻在卷宗里的名字、写在笔记里的思考、融在血液里的坚持,早已化作法治星河里的微光,照亮着更多人追寻公平正义的路。而她的脚步,仍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曹缇 苏文豪

编辑:胡芳zz

本文为株洲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zz.rednet.cn/content/646942/65/152178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头条
  • 时政
  • 社会
  • 民生
  • 部门·株洲
  • 区县(市)
  • 教育
  • 医卫
  • 乡村振兴
  • 财经
  • 房产
  • 红观株洲
  • 图片
  • 视听
  • H5
  • 活动
  • 公示公告
  • 问政株洲
  • 红网论坛
  • 记者文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株洲站首页